第1版:要闻

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⑥

□ 本报评论员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持续打造‘三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三可’(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营商环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大抓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提供有力支撑。

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集成化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286个事项“一窗受理”,市场主体净增率25.5%;到进一步扩大开放,与沿黄省市县签订《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出台市场主体培育41条、助企纾困20条、支持十大平台建设10条等系列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改革举措不断出台,全市营商环境更接地气、更招财气、更聚人气。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与更高标准和最优水平相比,与企业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市上下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重点领域,对标一流水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助推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必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关键靠创新,基础在人才。要搭政策引才之“台”,围绕打造“985”重点产业链,加大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要坚持内培外引,大力引进“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办好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夯实吕梁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必须深化改革加强系统集成。要强化系统思维,围绕产业培育、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群众需求等重点,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要围绕“三无”“三可”要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让在吕梁投资兴业者享受“五有套餐”,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要围绕“集成办”工作思路,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一业一证”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一枚印章管审批”“7×24小时不打烊”等优质政务服务。要认真抓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在全市高质量复制推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化改革创新,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必须狠抓政策兑现。惠民利企政策出台后,就要抓落实、抓落地,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要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做好后续服务保障,打通服务企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百姓早知晓、早受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营商环境好,人才资源足,发展就能快一步。全市上下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以营商环境的“优”,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带动经济运行的“稳”,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