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督促“减证便民”行动落地落实,四川省丹棱县纪委监委持续开展非必要证明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组织19个证明主张单位召开清理会,取消“非必要证明”39项,优化证明事项15项,以告知承诺、平台申报代替证明10项。同时通过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代办场所,开通现场预约、网上预约等方式,全力推行“一件事跑一次”“最多跑一次”,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干群负担。(1月13日《人民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决策部署,近些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成果。据统计,自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以来,各地组织清理各类“证明事项”1.3万项。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推出8批次69项交通管理便民改革,为群众和企业减少办事成本800多亿元。同时,通过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从过去“要证明”到如今“无证明”或“少证明”的转变,表面看是一纸证明的减少,深层次却是服务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服务方式的重塑。当然出现这些变化,也离不开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撑和科学运用。也就是说,这些创新便民之举不仅行得通,而且效果好。另外,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化的趋势看,充分发挥数据作用,完善承诺备案机制,受益者不仅是办事群众和企业,也会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正如专家分析所说:“无证明办事”的应用不仅让海量数据跑起来,而且跑得快,关键是打通数据共享体系里的壁垒障碍,通过“能办、快办、办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就近办”服务,让广大百姓真切地感受到职能部门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放管服”改革永远在路上,减证便民永远没有休止符。当前,虽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抓住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推动经济重振,需要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因此,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把市场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把人民群众创造力最大限度调动起来,是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前行的重要举措。因为过去发展经验也充分证明: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向改革要动力。这就需要各地以更大勇气、更多举措、更实招数,持续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将改革着力向纵深推进。并通过“减证便民”等优质服务,让企业得实惠、群众增福祉,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经济企稳回升凝聚强大势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更多更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