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温卫军:车身修理工的美丽蜕变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只要人不亏艺,定会艺不亏人。怀着这样的信念,温卫军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获得了第三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一等奖、吕梁技术状元,靠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发扬吕梁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从一名汽车车身修理学徒工成长为吕梁市技术状元,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名师指点下奋起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温卫军能够获得第三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一等奖、吕梁技术状元,是与名师的悉心教导分不开的。今年41岁的温卫军,从17岁开始到现在,从太原到岚县,已经在修车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被人们称为年轻的老师傅。温卫军出生于岚县土峪乡清水河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兄妹3人中排行最小。农村生活的艰辛,使外出学点手艺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改变自己生活处境的潮流。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7岁的温卫军初中毕业后,也加入了外出学习手艺的大军,只不过他选择的不是学习木工瓦工,而是进入省城太原,学习汽车修理。“我是比较幸运的,成为师傅的关门弟子。师傅是当时太原市汽车修理钣金工艺方面的领军人物,曾经担任过太原市政府修理厂的领导,修车技术过硬,先后带过10多个学徒。由于我是关门弟子,有吕梁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师傅对我特别关照。我不能辜负师傅的一片苦心,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修车技能。”

勤学苦练中提高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汽车修理钣金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活,有名师指点只是提高技能的一个因素,要真正提高技能还需要自己勤学苦练。温卫军说,钣金工是学习汽车修理中难度比较大的项目,学习时间较长。他跟着师傅学了5年时间,当学徒期间,没有工资,只管吃住。当时,太原市的汽车修理厂并不太多,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师傅离开了原来的市政府修理厂,自己承包了太原市几个修理厂的钣金喷漆,活比较多,让温卫军等学徒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不管冬夏秋冬,天刚亮就到厂干活,中午12点吃饭休息。下午2点开始干活直到晚上11点下班,非常疲劳,身体像要散架一样。许多人晚上下班后,马上倒头就睡,不一会就鼾声如雷。虽然辛苦,但温卫军说心里非常高兴,他在下班后还要回顾当天做过的活,重温师傅新传授的技能,直到学懂弄通。

自主创业中成长

在汽车修理钣金工艺学习5年后,胸有成竹的温卫军在太原汽车修理厂打工,起初每天10元的工资。打工5年后,他利用自己的积蓄,在太原开了一个汽车修理站,开始了自主创业。由于缺乏经验,经营不善,亏损2万多元,欠了外债,被迫关门停业,又开始了打工生涯,打工2年还清了债务。不服输的温卫军又一次开店创业,功夫不负苦心人,这次他成功了,在太原开店经营了3年,每年可以获得10万元收入。正当生意红火时,他的修理店被太原市列入拆迁范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门店,也为了方便照顾家庭,温卫军决定回到岚县老家,在县城附近开了个汽车修理店进行创业,两年前还投资采购了数据修复的先进设备,实现了无腻子喷漆,提高了修理效率,每年可以获得10万元的纯收入。

温卫军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勤奋学习、精益求精是他不懈的追求。他从当地的汽修协会得知,第三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即将开赛的信息后,立即报名参加。“当时也没有想着获奖,只是想通过比赛,与同行交流切磋技能,提高自己。我们20多人,在离石奔驰4S修理店同台竞技。虽然比赛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修理的项目,但比赛现场先进的操作设备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与同行的师傅们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提高技能非常重要。这次获奖,使我不仅获得了荣誉和物质奖励,客户明显增加,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准备参加全省的技能大赛,以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自己。”温卫军开始规划着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