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吕梁金融

凝聚金融力量 实干实绩彰显金融担当

——市金融办公室2022年工作综述

笃行实干践初心,实干实绩显担当。2022年,市金融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金融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创优金融发展环境,全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金融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为促进吕梁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政策落实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建香菇种植基地,预计年产香菇菌棒2000万棒,总产量可达20000吨(鲜品),可加工干香菇、鲜菇、香菇酱等产品。交口联社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快捷服务,2018年5月8日贷款490万元,2020年4月30日增加授信,又贷款金额500万元。通过交口联社绿色贷款支持,目前,该企业将成为全县的香菇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交口县绿色农业产业发展。

2022年,市金融办以促进吕梁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工作目标,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实体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联合人行、银保监局建立金融工作联席制度,强化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形成推动金融政策落实的工作合力。建立信贷指标调度机制,聚焦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制定经济指标提质增效工作方案,联合人行吕梁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吕梁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并将年度新增贷款任务分解落实到驻市13家金融机构,督促各金融机关细化逐月投放进度,建立台账、狠抓落实。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制度,每月定期印发《吕梁金融要情》,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较年初增量、贷款同比增速、存贷比、存贷比较年初增长”等4项指标情况进行一条龙排队,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全市金融系统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全市2022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5.1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名全省第1,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保障。

全市金融业总体运行持续平稳向好,风险可控,资金投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69.53亿元,较年初新增贷款197.54亿元,增长114.4%;不良贷款率4.42%,比年初下降0.98个百分点。

抓信贷投放 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

柳林县城建公交出租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国家关于“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绿色先行”发展理念成立的一家公交公司。柳林县联社通过绿色信贷,于2月25日为该企业贷款1500万元,支持该企业更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充电系统及设备、新能源管理系统及设备,发展绿色交通事业。

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协调县财政局,筹集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资金链应急转贷资金,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提供转贷续贷服务,促成兴县农商行为康宁镇兴茂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290万元生猪养殖贷款。2022年共有百余家养殖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融部门的倾心帮扶和推动下,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企业实现了稳定健康发展。

面对疫情连续多点爆发,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市金融办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多措并举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增强了金融对经济大盘的支撑。

组织银行机构开展“千名行长结对子”活动,印发《吕梁市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及普惠金融产品指引》,方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查询各类信贷产品。

加强政银企对接,吕梁农信与市乡村振兴局签约《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吕梁市乡村振兴局、吕梁市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联合考评实施方案》,推出了助力乡村振兴“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活动。吕梁农商行、柳林农商行、岚县农商行、临县联社、石楼联社分别从“信用村”建设、“党建+金融”“脱贫小额信贷投放”、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整村授信”等方面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市金融办建立健全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全市202个签约项目,签约金额181.83亿元。已授信落地182个,实际到位资金96亿元。

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全市企业资金链应急转贷资金规模2亿元,累计提供转贷业务361笔、续贷资金29.98亿元,2022年办理续贷业务63笔4.99亿元。

发挥地方金融类公司融资补充作用。截至12月末,全市37 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1.45亿元;全市22户典当行典当余额1.71亿元;全市2 户融资担保公司(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交口道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余额7.36亿元,担保220户。

抓企业上市 资本市场扩容富有成效

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企业上市“倍增计划”,以省定汾阳、文水、交城、孝义、离石5个试点县域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实施资本市场县域工程,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年初,将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并将15户上市挂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考核调度。全面启用“山西省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入库企业82户,实现了企业入库申报、信息更新、动态调整的线上办理,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协调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金兰化工、庞泉重型机械制造等14户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融资11637万元。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对2户新三板企业和37户晋兴板企业发放奖励资金940万元,切实减轻企业上市负担。组织召开全市企业上市推进会议,对89户拟上市企业开展资本市场知识培训。邀请山西证券、兴业证券等券商深入企业一线,对拟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现场诊断和精准化指导,助力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配套出台切实可行的鼓励、奖励政策,对积极筹备上市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奖励山西建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粮缘金土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7户晋兴板挂牌企业每户20万元,山西星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户新三板挂牌企业,每户100万元,共计940万元。

建立县级后备资源库,筛选优质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重点跟踪、重点培育;充分发挥绿色通道作用,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税务、土地、环保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加强横向纵向联动,同向发力,共同推动我市资本市场发展。

2022年,全市累计新增企业挂牌28户,吕梁市金兰化工、华鑫肥业2户企业顺利通过山西省证监局辅导备案登记,企业上市进入“快车道”。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3家,其中,晋兴板 53家,培育板8家,展示板 152家。

抓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2022年,市金融办协调各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和督促驻市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大象贷”“再贷款+保单+活体抵押”“惠农贷”“畜牧活体贷”“小额信用贷款”等一系列接地气的金融新产品,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022年8月10日,农业银行吕梁分行联合文水县政府山西易销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文水支行举行首批“智慧畜牧贷”投放仪式。首批“智慧畜牧贷”准入了10家经营主体,预授信1360万元,并完成了首笔110万元贷款发放。

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流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临县联社出支农牌、走支农路、创支农招,在文峰苑、晋泰小区、万安花园等全县18个异地移民搬迁“新市民”集群社区,建立金融综合服务站,为1.3万户4万“新市民”的社区金融产品服务迭代升级,提供优质、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

2022年,市金融办联合市财政局制定印发《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补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本金补充资金管理办法》,全力保障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市县财政出资3.7亿元,省再担保集团出资0.3亿元,注册成立了资本金为4亿元的吕梁市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165户市场主体提供担保5.35亿元。

2022年8月12日,汾阳农商行与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成功为汾阳市某运输公司办理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业务及时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资金难题。汾阳农商行积极创新贷款模式,主动与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沟通对接,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担保业务合作关系,双方初步合作总额度2亿元,单户贷款额度最高为1000万元,授信对象为实体经营主体的法人和个人客户。

截至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9.83亿元,较年初增加210.63亿元,增速62.10%。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0.01亿元,较年初增加44.07亿元,增速34.99%。

抓市场主体倍增 金融资源聚集成果丰硕

市金融办与人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倍增意见,梳理了15方面45项政策清单,并建立“单月会商、双月研判、季度调度”工作机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落实省金融办工作安排,建立无贷户“两张名单”,累计收集汇总全市存量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31.9万户。

兴县政府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主动与县人行、银监办和各银行机构对接,全面梳理当前影响县内科创企业信贷获得效率的原因,督促辖区金融机构强化服务理念,依法优化简化信贷办理流程,大力推动集成办理,减少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来回跑”“多处跑”的频率,在县首贷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科创企业服务通道,疏通科创企业信贷获得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稳步实现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确保科创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稳步提升。

交城新开路支行在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中,急政府之所急,纾企业之所困,解客户之所需,努力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成立“张富清金融服务队”,由行长亲自带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为小微企业定制信贷扶持方案,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共授信普惠贷款余额4286万元,较年初新增2258万元,本年新拓客200户,周均拓客5.41户。一位餐饮行业的刘先生在获得建行20万元的资金支持之后,激动地说:“这样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银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2年,各金融机关拓展首贷户4953户,贷款金额10.12亿元。

抓风险防范 金融发展生态安全稳健

2022年9月28日,市金融办召开全市地方金融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推进会暨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对金融放贷领域小额贷款公司专项整治。

2022年,市金融办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对从事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养老领域等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共排查养老领域线索218条、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75家、监测负面舆情信息18条。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月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印发“吕梁市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倡议书”,宣传覆盖群众30万余人次,“七进”活动收效明显。在微信公众号《吕梁金融》开设专栏,连续刊发“吕梁市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规范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上线运行地方金融监管监测系统,完成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分类评级,开展地方金融监管领域扫黑除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严防小额信贷逾期风险,成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按旬调度投放率、户贷率、逾期率等“三项指标”,推动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截至12月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额11.7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1%,户贷率11.68%,逾期率0.02%。

推动农信社改革化险,印发《吕梁市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处置责任清单》,以4家高风险社为重点,明确了13个部门31项工作责任,协同推动风险化解。牵头拟定了高风险农信社改制化险方案和稳发资金管理办法,通过申请省稳发资金、政府引导、市场化募集资金等方式,处置高风险社不良资产,提高其资产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临县联社取得批筹、召开筹备会;中阳联社脱离高风险社。组织开展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行动,持续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提质增效。

抓党建与业务融合 践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初心使命

市金融办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一项最重要政治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坚定金融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初心使命。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 12次,党课2次,主题党日15次,用党的知识、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印发了《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方案》《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关于常态化开展不想腐思想教育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同心向党、融金惠吕”党建品牌,成立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振机关干部“精气神”。

加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力度,印发《进一步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通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方案》,召开金融系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会,组织驻市13家金融机构实地观摩示范点位,充分发挥示范点位典型引领作用,在全市金融系统中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创建氛围。同时,坚持“平时”与“评时”相统一工作原则,从银行从业人员文明素养和规范服务入手,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文明理念入心、文明服务暖心,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对标标杆点位,持续推动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