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少伟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座座陆续完工的公园,彰显了城市的品位。
一排排停放有序的车辆,一句句善意暖心的问候,体现着老区的文明。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大力弘扬吕梁精神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建设理念,通过强组织、强机制、强培训、强推动、强补短、强志愿、强教育、强实践、强宣传等创建方式,强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统筹谋划 吹响嘹亮冲锋号角
“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大力弘扬吕梁精神,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2021年5月8日,在我市召开的创建文明城市启动大会上,市委书记孙大军向全市发出动员令,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全面启动。2022年,市委多次召开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推进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不仅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创城工作的重视,更传导和彰显了必胜的决心,汇聚起了全市人民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的强大动力。
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孕育出伟大的吕梁精神。但是由于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恶劣的自然环境曾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长期在贫困线下艰难挣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不仅带领群众脱了贫,还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也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迈向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全市GDP历史性完成2071.4亿元,增量超过500亿元,远超过去4年增量的总和,全省排名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排名较上年大幅靠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2.18亿元,增长47.6%,收支总量均居全省第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18.9亿元,同比增长3.9%,增量347.5亿元,全市经济社会民生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创城工作顺利完成,我市将文明城市创建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全市改革发展12个重点课题、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高位推进。组建起由市委书记孙大军、市长张广勇为双组长的吕梁市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大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推进会等系列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孙大军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市财政全力保障创建经费,制定了《吕梁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吕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创文办公室工作,强化统筹指导,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全方位科学精准高效有力的服务保障。
同时,我市注重从建立健全创建机制上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建立了市委常委包路段、责任单位包落实的创建机制和市人大、市政协厅级领导带队督导文明城市的督导机制,逐步探索完善市区联动创建机制、人力物资保障机制、建立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宣传报道联络机制,落实市委常委深入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等,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助力文明创建。
宣传引导 凝聚强大创城合力
2021年8月26日,我市组织考察团赴长治市上党区,深入凯德世家、幸福广场、体育广场,通过听取介绍、实地察看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该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并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创城工作开始后,针对“不会创”“不知道怎么创”等问题,我市相关人员分赴长治市、太原市等多地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兄弟地市丰富创建经验。先后邀请山西省文明办等省内相关专家学者来我市,开展10余次专题培训和实地指导,切实将创建体系标准细化落实为操作手册。
在此基础上,我市从规章制度、法规条例等方面,强化市民文明素质养成。颁布实施了地方性法规《吕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了《吕梁市民文明公约》《吕梁市民文明守则》《吕梁市文明市民教育行动方案》。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礼貌、文明健康、移风易俗、爱护环境、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十大文明市民教育行动。出台了《吕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组织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健全各村(社区)“一约四会”,命名了首批35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截至目前,全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广率全覆盖。
同时,我市统筹新闻、社会、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全力营造创城氛围。先后完成创建文明城市主题LOGO征集评选,组织开展“我的吕梁我的城”征文、摄影、短视频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反映吕梁人、吕梁事、吕梁情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激发宣传吕梁、建设吕梁的热情和活力。积极对接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市区范围内公益广告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市区主干街道、公园广场和电子大屏设置宣传标语10万余条次,媒体开设《全力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等专题专栏,刊发《文明创城擦亮城市幸福底色》《文明始于心 创建践于行》等报道稿件和《创建文明城市 我给您点赞》等融媒产品3000多条,点击量累计达2900多万次。《迈步创建征程 点亮文明之光》《创城有序推进 创建有效拓展》等重头稿件在精神文明报、文明山西头版刊发,营造了浓厚的创城氛围。
补短强弱 用心书写吕梁答卷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大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不断凝聚群众的思想力量,切实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打造群众的幸福家园。”2022年9月20日,在汾阳市西河街道冯家庄社区,一场普及眼睛健康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的义诊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该社区文明实践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区满满的关怀和温暖。
创城工作开始后,全市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向着目标奋力迈进。作为市委政府所在地,离石区围绕创城主题,开展了“向牛皮癣宣战”百日整治、“每周两小时、创城我先行”志愿服务、“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曝光行动等系列活动,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平台,组织开展“写移风易俗联 送新春吉祥福”“插花面艺培训”等1000余场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全面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城市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启动完成如意湖提质改造、天坑治理等工程,利用平整出的土地和边角地新建小游园19处,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满意度。
紧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一创建抓手,广泛激发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各县(市、区)纷纷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写一封信、订一份公约、开一节班会、开展一次志愿实践、写一篇征文、答一份问卷、进行一次评选7项内容,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城市。“感动吕梁”人物和“传承好家风 争当文明户”评选活动也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产生了53位脱贫攻坚年度人物、61个提名人物和121户市级文明户,举行了隆重颁奖活动并在13县市区进行事迹巡演。共计培育各类道德典型277个,其中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1人、提名奖7人次,“中国好人”30人,山西省道德模范22人、提名奖9人,“山西好人”28人,吕梁市道德模范180人。全市村级文明户共计1217031户,占比59.54%。全市县级以上文明乡镇76个,占比56%,文明村1035个,占比48.8%。
在此过程中,我市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美丽幸福、文明志愿之城。全市常态化开展“美丽幸福吕梁 文明志愿有我”“创城我先行”“强国复兴有我”等志愿服务行动。目前全市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人数为36480人,总志愿服务时长为3274551小时,存在时长人数占比57.38%。开展城市“牛皮癣”、垃圾分类、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各类志愿活动10000余次。并专门出台《吕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成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
对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市创文办还牵头梳理了全市组织保障、公共设施、具体指标、实地点位4大类20项短板弱项,并将职责任务分解至市直64个单位和离石区。目前,藏书丰富、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市图书馆已正式开馆运营,成为市民假日充电学习的好去处。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在原有基础上提标改造升级,瞄定一流目标,努力为市民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明体验和文化生活。
为确保各项创城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月调度、月考核、月排队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先后组织召开了“吕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推进会” “吕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调度会” 、反馈会、交办会、网报培训会等各类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问题、检点进度、推进工作。2023年2月,又召开实地测评汇报会,向着最终目标全力发起冲刺。
目标引领未来,奋斗铸就梦想。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办好民生实事,汇聚发展伟力,努力向着更高目标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吕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