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水利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力做好吕梁治水兴水大文章”工作目标,建设五大工程、狠抓四项监管、深化两个改革、强化四项措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水保障和水支撑。
建设五大工程
建设重点水利工程
县域小水网要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完成本地区水网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编制;
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3月前10座调蓄水库及管线工程完成立项;年内,兴县、临县、离石、柳林供水“零突破”项目实现为企业供水;交口管线工程完工;中阳县后师峪水库和管线工程开工;
推进北川河一号坝至交口大桥河道整治,北川河二期工程完成1.78公里建设。
水旱灾害防御工程
落实水库和防汛安全责任;
做好旱情监测和旱灾防御工作;
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和监测预警设施维护;
做好病险水库加固、防洪工程建设;
建设4座小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建设4座小水库安全监测设施。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汾河中游示范区文水段、孝义段年内完工并验收;
汾河干流文水段、磁窑河段孝义段、汾阳段3个防洪能力提升工程6月底竣工验收;
今年下达投资计划的孝河孝义段、文峪河文水段、离石东川河段4个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年内完工;
年内开工建设三川河柳林段、蔚汾河兴县段、湫水河临县段、瓦窑河交城段、三川河方山段、屈产河石楼段、岚县岚河段7个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5万亩。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改;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
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
农业灌溉管理工程
加快推进向阳河灌区、峪道河灌区、神堂灌区续建与现代化改造,做好孝河灌区改造项目验收。
狠抓四大重点领域监管
强化水资源监管
继续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监控,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6.55亿立方米之内;
强化地下水监管及超采治理,做好水源置换工程;规范取用水行为,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水平;
做好柳林泉、郭庄泉、天桥泉的泉域保护;
加大节水力度,加快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加强水保监管
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强化“互联网+监管”,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提升水保监管水平;
落实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黑名单”制度,开展水土保持信用评价。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管
严格履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职责,做好重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落实问题,及时整改;
健全水利工程质量责任体系,严格考核,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提升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水平,严守市场准入关口,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健全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评价,打造标准化建设基地,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
深化两个改革
深化河长制改革
强化河长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把河流监管摆在第一位,整治河湖“四乱”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
积极争取金融信贷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水利项目融资,为全市重大水利项目提供金融保障,助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四项措施
加强党的建设
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持续强化监督检查,推动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发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调查研究
围绕事关水利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加强效能建设
通报推动,采取周会商、月调度、逐月汇总、双月通报、季度约谈。
典型推动,选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先进典型,争取省厅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现场推动,单一领域重点任务完成突出、做法创新、借鉴意义强的县,邀请省厅召开全省性会议。
督导推动,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部署就要有检查、有督导。
加强法治建设
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划清水利领域监管“红线”,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大与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行业的横向联动和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纵向联动,形成执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