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吕梁山脉,红色沃土,培育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斗争的吕梁精神。滔滔黄河岸边,河东煤田,孕育了以柳林兴无煤矿为代表的吕梁近代工业文明。
福山资源柳林兴无煤矿创办于1928年。近百年来,斗转星移,风雨沧桑,历经合伙制、私营、公私合营、地方国营、改制为非公、成功上市的嬗变,步入由小变大、由人工开采到智能化综采的发展轨迹,实现从“人控”到“数控”的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变迁。
兴无煤矿作为能源企业,始终牢记能源报国使命,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聚焦主业、聚力转型,践行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安全新发展理念,担负了企业发展、职工富裕、奉献社会、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蕴藉百年荣光,再创今日辉煌。
科技创新 蹚出百年矿井发展新路
“当下,煤矿想要安全、高效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矿井建设的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这是煤矿企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兴无煤矿矿长张炎军是一位深耕煤炭产业30多年的煤海骄子,眼光超前、思维敏捷,站得高、看得远,一语道出煤炭产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兴无煤矿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将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生产,全面推进煤矿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点燃了高速发展新引擎。
2020年在自动化采煤的基础上,对装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兴无煤矿已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加远程控制,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运输设备一键启停,智能远程供液供电多项智能作业,矿井已实现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井下变电所、原煤主运输系统、主斜井架空乘人装置、新水仓等固定场所的无人值守和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已安装轨道运输无人跟踪视频,保证了辅助运输系统安全平稳运转。智能矸选机(TDS)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智能化安全高效选矸。
兴无煤矿全面推进“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以“提质、降本、创新、增效”为目标进行矿山“智慧化”发展。目前,兴无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和应急语音广播系统、压风自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等“六大”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将机电设备管理、生产数据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融合一体化,各级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用标准化、统一的图形界面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同时又节约了成本人本,实现了提质增效。
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矿由“人为安全”向“本质安全”转变、由“规模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劳动密集”向“劳动集约”转变、由“传统开采”向“智能开采”转变,赋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这里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切设备就绪。”兴无煤矿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在综合智能化管控平台上轻点鼠标,向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传送带等装备“发号施令”。
“以前在井下一个人一待就是8个小时,背着沉重的工具箱走来走去,时时刻刻盯着运转的皮带,午饭都是在井下吃,现在好了,看着屏幕就能完成任务。”兴无煤矿运输大队队长谈起变化颇有感触。
人才兴矿
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近年来,兴无煤矿始终坚持人才兴矿战略,从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多点开花,营造技能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激活职工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动力。兴无煤矿现有高中级技术人员387人,全部职工达到了中专以上文化,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智能化的采煤设备让更多的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职工由过去的“挖煤工”转变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同时,智能化要求职工掌握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因此,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创新能力成为兴无煤矿的重要举措。
煤矿上市以后,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企业用人变招工为招生,先接受职业院校的正规教育,毕业后择优录用。积极与大专院校对接,招聘专业对口的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全面提升职工技术素质。
多年来,兴无煤矿沿袭了创办之初的师徒制,以传帮带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选拔“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和“安全标兵”与重点岗位的职工签订师带徒合同,梯次级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设立了“贺宝生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创新发明”活动,举办了“五小创新发明”成果展,编辑了《五小创新项目及创新作业标准精选》。如今,“学技术光荣、得荣誉光荣、当劳模光荣”在兴无煤矿蔚然成风,全矿上下形成了人人钻研技术、个个争当创新人才的技能创新氛围。2022年,上报技术创新项目25个,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点燃了人才支撑的“主引擎”。
机电队的郭晓伟、王建全创新发明的轨道运输车,替代了人力运输材料,解决了下组煤中央变电所材料运输难题,投入成本500元,效率提高三倍,创造经济效益20万元。
机修车间的刘建雄、刘魁伟、王卫信创新发明的井下溜煤斗机械翻板装置,解决了8#、9#掘进、综采顺槽运输煤炭至主运输皮带需要人工操作的难题,既安全省力又利于皮带机检修工作,还能自动控制翻板的开口大小。投入成本500元,创造经济效益30万元。
兴无煤矿将职工的素质提升渗透到管理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统筹抓好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三支队伍”和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基本素质“三基”建设,厚植煤矿高质量安全发展根基。日常利用班前会、调度会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技能指导的学习教育。每年六月“安全月”等重大节日举办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演讲比赛等十多种竞赛活动。煤矿依托修理车间建有技能实训基地,每年对技术人员进行轮训。“三违人员”要进行7天的培训,合格后才能返岗。关键性技术岗位人员派出去培训。2022年,特种岗位人员外出培训300人。同时,煤矿对参加考试取得技能证书的职工予以资金激励,仅去年兑现技能提升激励工资169万元。
“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有能力、懂技术、有业绩的职工‘亮’起来,让职工的创新热情‘高’起来,把技能人才智慧‘聚’起来。”兴无煤矿矿长张炎军强调。
兴无煤矿建立了科学的干部培养选拔晋升机制,让有能力、懂技术、有业绩、群众口碑好的职工得到重用。2022年,提拔懂技术、工作高效、群众公认的3名职工为副科队长、5名职工为挂职副队长,为企业快速发展储备了后备管理人才。许多职工在兴无煤矿得到了快速成长,全体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高涨。
刘栓兵1994年进矿时,年仅18岁,只有初中文化。在师傅的传帮带下成为一名机电维修工,现在已成长为一名中级机电维修工程师。他发明的“回风井防爆自锁装置”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获得吕梁市技术创新项目一等奖和“五一劳动奖章”“福山之星”荣誉。参加武汉理工大的函授学习,即将获得本科文凭,同时也得到了煤矿的提拔重用,现在是风井区的负责人。
“我从一名普通维修工成为一名工程师、管理人员,是兴无煤矿培养了我,让我有了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的舞台。”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刘栓兵深有感触。
在吕梁煤炭行业,兴无煤矿有着吕梁煤矿的“黄埔军校”称号。2002年兴无煤矿改制以来,先后培养输送出去管理和技术人员200多名。目前,分别在全省、全市的各个煤矿担任矿长、副矿长和工程师等重要职务,为吕梁煤炭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建引领
牢筑生产安全堡垒
兴无煤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福山资源集团党委战略决策、工作思路和安排部署,坚持党建领航,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将党建与安全生产、矿井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激发红色引擎新活力,形成了党的建设与安全生产、创新驱动同向聚合、相融并进的高质量发展局面,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做为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了高质量党建引领矿井高质量发展。
矿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引领作用,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融“平安”,夯实矿井安全稳定坚强根基。构建了党建引领、专业推进、班组落地的“党建+平安”的平安文化建设体系。通过组建部室、区队、班组“三级联动”党员“突击队”监督检查指导,帮助作业现场发现并消除隐患;通过打造“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岗”等特色安全文化品牌,让党支部发挥平安文化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成为践行平安文化的“主心骨”。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三违”、现场讲平安等系列活动,让“党建+平安”深入人心,实现了矿井安全发展。二是融“服务”,发挥班子合力,切实保障平安措施落地。矿党支部及矿委班子成员坚持党政同责、党管干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班子合力。在瓦斯治理方面,矿党支部成立了定向钻机以孔代巷抽采技术攻关小组,在H4202和5206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使用定向技术,有效治理了工作面瓦斯,为平安生产提供了保障。三是融“创新”,注入不竭动力。矿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组织协调、解决问题、提供保障的作用,全面推行“党建+创新”模式,创新性在H4204工作面实施高水填充、少煤柱“110工法”切顶留巷和沿空留巷技术创新中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是实现党建引领的有效途径。矿党支部统筹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好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实施述职评议党员,充分用运信息化、多媒体现代化教育设施,利用“学习强国”手机APP、党员干部网络培训等手段和平台,驰而不息地实施党员教育,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责任担当意识,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矿党支部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惠及职工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畅通职工发展通道,提升职工技能,保障职工权益,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奏响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善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保证和促进了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
担当作为
增进职工和百姓福祉
企业发展离不开职工,兴无煤矿时刻将职工的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持续深化惠民措施,实现了发展共促,和谐共建、成果共享,让企业发展红利惠及广大职工。
用心用情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矿工。一是按照《劳动法》规定,采取轮休制,职工每月出勤不超21天。二是工会与行政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兑现,全面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为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女工每月发放卫生费30元,取消夜班作业,实行“四六制”,为全员职工缴纳“五险一金”,每年每人发放福利达1800元,保证了职工利益最大化。四是随着职工技能和职位的提升,职工年收入成倍提升,生活品质也在逐年提高。五是为激励职工劳动积极性,矿里对达到年度规定出勤数的员工,年底每一出勤奖励15至50元不等的出勤奖。六是因企业效益显著,2021年给予每位员工增发一个月工资,2022年增发两个月工资。
有困难,找工会已经成为兴无煤矿职工的共识。矿领导和工会经常深入职工家中访贫问苦,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工会为34名困难职工、8名困难党员、65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金23.4万元。
矿工会凝心聚力当好职工的“管家”。一是与矿行政方协商,对职工大灶、中灶、小灶相继全部装修改造。二是实行了餐改,集体补贴5元/人/顿,个人仅需2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汤饭菜。三是对职工公寓、澡堂进行了改造,使职工吃得舒心、住得顺心、洗得暖心,激发了职工创新奉献的信心。四是建有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球场等场所。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 “三·八”妇女节评选表彰了“三·八”红旗手;“五一”“五四”组织举办了职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赛;国庆节举办了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五是年终进行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安全标兵、技术标兵、先进管理工作者等一系列的关心关爱职工的举措,回应了广大职工的期待,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丰厚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实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展,不忘回馈社会。近年来,兴无煤矿响应县委号召,积极实施企业结对帮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为庄上镇张家湾村、辉大峁村、留誉镇柳家沟村、高家沟乡南阳山村注入近100万元扶贫资金,帮扶这些贫困村步入了小康。出资4亿余元,为井田范围内4个自然村建设了高标准的新农村,1100多户、2600余人喜迁新居。2022年,捐款260万元为柳林县购买防疫车一辆,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时代、建功新伟业、筑梦新征程。兴无煤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发展思路和战略,践行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安全新发展理念,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