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孝义

褚国英:村集体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的“金融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集体存量资金较大的村不断增多,但能够把握资金资产优势期,实现保值增值的村集体屈指可数,大量资金“躺”在账上不仅“造血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价值持续缩水。如何盘活利用好存量资金,成为当前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现实课题。

通过金融渠道既可将存量资金投入到全国范围内竞争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产业区域实现“高收益”,也可在政府主导下投入地方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实现“高效益”。我市可以探索实践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直接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联合组织与大型融资平台或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沟通谈判,量身定制产品,政府予以金融主体合规性把关和法律、政策方面支撑;二是“股权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联合组织成立资产运营公司,向企业等进行股权投资,目前我市村集体“明股实债”的做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三是“政府基金或信托投资”,政府引导存量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城市更新基金、信托投资计划等,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地方发展,且用钱方为本地政府,信用指数高,群众认可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