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张深是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深色的牛仔上衣,黑色的运动长裤,简单的穿着和风趣的语言很容易让人心生亲近。不久前,凭借着赛场上稳定的发挥和处变不惊的心态,张深和搭档获得了第三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技术状元”称号。“勤学善问,性格开朗,思维敏捷,积极主动。”简单的十六个字是张深的项目指导老师对他最中肯、直接的评价。
17岁的张深是陕西榆林人,父母在离石工作,少年时的张深就经常跟随父母往返于两地,频繁的换校和奔波让小小少年缺乏归属感,这也自然反映在初中不良的成绩中。初中毕业后,张深在父母的建议下决定进入吕梁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早早学习一门“技术”。在这里,张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方向。
“这面展览墙上展示的都是在竞赛中获得过好成绩的学长学姐们,前年刚入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遥远,没想到我和搭档现在也有幸获得了状元的称号。”刚下课的张深带着记者介绍起自己生活的校园,从食堂、宿舍到教室和实验室。
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给了更多职业技能者展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在谈及职业技能大赛上的细节,张深介绍起参赛项目工业4.0的内涵,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前三次革命,让人类从手工作坊升级到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先后 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和自动化生产,而第四次的核心是智能化。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智能机器和智能工厂的使用,数据洞察有助于在整个价值链中更高效地生产商品。工业4.0是系统的系统,只有既懂机械自动化,又懂网络通信的人才,才能满足未来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工作环境。 生产的灵活性得到了提高,制造商可以通过大规模定制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许多情况下,最终寻求通过最小生产批量来实现效率的提升,它的目的是对整个产品的价值流程进行改变,而不仅仅是着眼于价值链中的其中某个部分。
前年,刚进入吕梁高级技工学校的张深就与机电专业的新生分到了一起,进行工业4.0项目培训,性格的合拍和默契的合作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张深与搭档的合作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第一次去外地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时,年仅16岁的两人从开始时激动的心情到比赛时紧张到失误,导致两人成绩从前三跌到了下游,两个少年遭受了不小的挫折,遗憾的结果令两人在赛后良久都未能恢复过来。
等到再次练习备战第三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时,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张深和搭档重新鼓足干劲,备战比赛。在备战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张深始终保持每天至少十个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们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反复练习,这一切最终都有了丰厚的回报。
在之后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工业4.0竞赛项目的内容包括硬件安装与调试、组网与网络安全、配置桌面端应用程序、PLC与HMI编程和最后的系统联调。相比第一次比赛,张深对繁复的比赛内容少了一些紧张,多了一份从容。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竞赛时间里,不仅在考验选手的基本功,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这一次,张深和搭档没有放过机会,稳定的心态和熟练的基本功让他们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最终获得了“技术状元”的称号。当这个好消息传到榆林的老家中时,家庭群里祝贺让张深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自己都没有想到能获得状元称号,更不用说家人了,这次成绩是对我努力练习的认可和回报,也证明了职业技能这条路一定是走得通、走得好的。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一方面争取登上更大的职业技能比赛舞台,另一方面也想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少年的心思总是这般朴实无华和阳光积极,令人羡慕。
如今,数据流动自动化和生产智能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综合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张深等众多仍在高级技工学校中求学的学生,更有机会凭借职业技能的优势,确立人生方向,搭上人才专班的行列,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