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公积金政策是各城市支持住房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出台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支持“商转公”贷款、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等政策,加大公积金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些新变化能够带来多大的支持作用?买卖双方、银行都有哪些风险需要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全国多个城市出台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支持“商转公”贷款、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等政策,加大公积金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目前已有深圳、青岛、长春、福州、重庆、武汉、昆明、广东东莞、河南洛阳等超20城推出了“商转公”政策。专家认为,有专家表示,多地陆续出台公积金新政,有利于减轻购房者置业压力,提振购房者置业情绪,不断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
和此前住房公积金提取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情况相比,当前各个城市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在传统模式下,卖方须还清原住房贷款、解除抵押、办理交易过户、买方重新设立抵押等多个环节。“带押过户”等公积金优化政策简化了交易流程,缩短了交易时间,减轻了缴存职工筹措资金的压力,有助于缩短房产交易周期,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优化公积金政策确实能减轻年轻一代人购房的难度,“一人购房全家帮”公积金新政,对于可以使用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用于购房,这是属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把公积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能够缓解年轻一代人的住房压力,也符合目前官方提倡的合理支持刚需购房需求。“在这些政策中,‘带押过户’破解了二手房交易难点,让解除抵押工作更顺畅;‘商转公’则可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有助于提振住房消费。公积金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越来越多。”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住房货币化分配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对提供职工住房消费资金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是对商业性住房金融的有益补充,在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金融需求,维系整个住房金融体系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各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优化政策,在具体政策方面,提高公积金缴存覆盖率、优化公积金申请流程、放宽对异地贷款的限制;在宏观政策方面,合理规划改善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租房市场、提升医疗教育服务保障、建立城市核心产业优势,通过供需两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实行“一人购房全家帮”,子女购房可提取父母公积金,通过建立合理的提取机制,防止资金沉淀,让公积金真正发挥家庭互助的作用,此举有利于让公积金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