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随笔

朴素

□ 李峰

朴素,是一种美的境界。

或许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是经历的因素,现在,我是越来越怀念朴素了。这不是矫情,也不是故意虚张,应该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种存在。

眼中无欲,心便坦荡。有一年率《汾阳人》栏目组,赴吕梁岚县毕家坡,实地拍摄音乐人张继成的出生地。在这个小山村里,转了一圈,扭头望着山坡上的人家时,看到两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那种土布一般的碎花小棉袄,一个在用手揉着小眼睛,一个在惊讶地看着我们这些山村里突然到访的不速之客。两个小女孩紧挨在一起,背后是荒芜的土坡,远远地有几户人家,脚下的一些荒草,在风中微微晃动。我被这个画面震动了:这是城市之外的荒凉,是山村的儿歌。我迅速用相机,抓拍了下来,洗好放大后,装了框,我为它取名为《童年》,置于办公室书柜之上。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推开窗,看看城市的高楼大厦,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再深深地看一眼《童年》,心中总是沉甸甸的,眼中会浮现出那一面一面的土坡,一户一户的山村人家,一个一个荒凉的童年。

记得,离开毕家坡返回岚县县城时,夕阳西下,我们停在村口的一条小溪边,耳边轻轻地响着流水的声音,落日把山村笼罩起来,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棵大树,歪着脖子,站在村口的坡顶上,背着夕阳,像一幅剪影,更像一个偻着的老者,那么凝重、敦实。我逆着光,把这一景色,抓拍了下来,为它取名为《守望》。是啊,相对于喧闹浮躁的城市,山村是多么的悠远,多么有一种起源的韵味。是老树守望着山村,山里的人家守望着山村,老树、山村、山里人,共同守护着生生不息的黄土家园。

那一天,我还随张继成先生,来到了他的出生地。那个院子已坍塌了很多,依山而建的窑洞,面墙用石头砌了出来,虽经几十年风雨侵蚀,仍能找到岁月的痕迹。在这间依山而建的窑洞前,我让随行人员,给我拍了一张照片。那一天,我穿了一件比较奢侈的皮衣,墨绿色的,毛领毛衣,与背景的荒凉形成了对比。这张照片,也拍出了我对山村居舍的认知和理解。在我外出旅行拍的一些照片中,很大一部分,我选取的背景,都是那些古朴的房屋、老树、石头、山路,或流水的小溪,我写的作品中,也多写那些麻雀、灰喜鹊、蚂蚁,还有枣村、古槐、小草,这些景象和意象,能让我的心境,回归到一种纯朴、自然。出书时,在书籍勒口的作者简介里,我选的照片,也多数选这些背景的图片。这样,心里会更安然一些。

大道至简,返璞才能归真。我常常盯着看一些古陶上的图案,有描着一条鱼的,也有绘狩猎图的。描绘着的鱼,是几条粗线条的鱼身,鱼身上有简单的鱼纹;狩猎描绘的是那么一步一趋,躬着腰,仿佛刚从类人猿进化过来。在这些古陶上,我们看不到喧嚣,像《清明上河图》那种华艳、吵杂。寂静中,能感到古人的那种恬静、安详。这也就是令人追求和念想的那种古意吧。著名画家黄宾虹,曾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物质来辩护,以回击康有为提出的“中国画衰败论”。指出绘画应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也即创造一种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如他的《青城坐雨图轴》,充分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论。该画以描摹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公式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该画虽用墨不多,且干且润,但在色与墨的深刻交融中,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再比如丰子恺先生的插图画,无论画猫,还是垂柳、河岸及人物,都是寥寥几笔,便形态逼真,给人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这种大胆的简约,不是偷懒,更不是技拙,而是一种内敛的美。读他的短文,看他的简画,玩味之余,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那么纯朴、率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万物只要有了一种内在的气质,才算有了灵魂。而那些美好的气质,往往是深藏不露,在意念中慢慢呈现出来。那一年,我从上林舍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手里,淘得一副抿尖床,这副抿尖床跟随了她一辈子。现在,老奶奶年迈的已抿不动了,知道我喜欢,便送给了我。这是我见过的一副最原始、最天然、最自然的一副抿尖床。在一块枣木板上,掏了个洞,把凿好抿面孔的一块铁皮,固定上去,就是一个抿尖床了。抿拐子也是一块方正的枣木上,掏了个手能伸进去,使上劲的洞,打磨光滑,就是一个抿拐子了。集市上卖的抿尖床,虽然新,也不贵,但,都很单薄,尤其是那些抿拐子,都是用铁片做的,一点也不得劲。我喜欢的那副抿尖床,枣木的坚硬里,包含了岁月的艰辛。抿拐子一使劲,就像是过日子。而磨得光滑的抿尖床的木板,还有那个抿拐子掏出的洞,多么像渐渐流失的时光,那么的有生活的气息。

我不喜欢那些金碧辉煌的东西,就像浮躁的日子,或者是一枝一束的塑料花,那么的假媚。有一年春节,我收到了很多贺年卡,其中一个画家朋友的贺年卡,是自己在一块小宣纸上,作的画,长方条的,上面还书了祝福的话,并盖了名章和闲章。也是一个画家朋友,他给我的结婚邀请函,是画家在专用的宣纸信笺上,用毛笔书写的,非常精美,简直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几十年了,这个贺卡和结婚邀请函,我一直保存着,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纯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诚。上班的那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收到了不少的名片,有的人的名片,制作的金光闪闪,像一张金箔纸,更像一张金卡,满身的铜臭气,一看就让人恶心。倒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位资深文史研究专家,他递给我的一张名片,是自己用A4纸打印的,裁得整整齐齐,流畅的宋体字,工工整整,我很喜欢,至今还收藏着。

大拙大雅,真水无香。天然而去雕饰,回归,在人生中,毕竟也是一种选择。这些年间,很多晃眼的东西,就像浮萍,都随风去了。只有那些朴素、朴实无华的事物,让我活得那么自在、真实,那么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