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家门口”就业第一站圆农民工舒心梦

□ 王恩奎

日前,广东省茂名市总工会举行工会“家门口”就业第一站(零工驿站)揭牌仪式。全市首批20家就业第一站(零工驿站)同步启动为职工群众服务。就解决“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短缺、零工信息零散”问题和“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发挥工会优势,赋能已经建成的百家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和职工服务中心(站),秉持“工会主办、爱心送岗、公益免费”的服务理念,打造工会“家门口”就业第一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打通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100米”。

据了解,茂名市总工会把遍布全市的百家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职工服务中心(站)创新打造成为工会“家门口”就业第一站(零工驿站)。这些站点面积20平方米~80平方米,都是位于临街一楼的铺面。市总工会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服务项目供应商为茂名职聘平台,由市总工会协调提供展示场地和展示平台,职聘平台根据市、县总工会的要求,做好系统设计,进行岗位收集、把关、筛选、上线,适时举办招聘会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县域”一词出现多达十几次。其中,“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的表述,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当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时,需要给他们提供怎样更公平的公共服务?茂名市总工会打造“家门口”就业第一站,助力解决“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短缺、零工信息零散”难题,此举令人称道。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如果能把更多的农民工留在家门口就业,无疑是一举多赢的好事。对企业来说,就近招工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减少招工成本;亲人不“留守”,就业“家门口”对农民工来说,免去了买票难和乘车难的出远门之苦,减少生活开支,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亲人不再“留守”,让家庭更和睦。

从如今一些地方出现的“用工荒”来看,大都是因为企业留不住家门口的农民工。在一些企业看来,家门口的人不好管理,工资不好压价,用工成本要比外地农民工高。所以这些企业总是抱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不惜舍近求远,结果却是“招来女婿气走儿”,导致家门口用工资源的大量流失,造成用工资源的成本加大和资源的浪费。

“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为农民工“家门口”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时,需要各级政府抓住机遇为他们提供好思路,为农民工家门口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农民工家门口找到好工作,圆农民工舒心梦。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送农民进城”的同时,应积极迎接有条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家门口就业。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以“加快自身发展进程,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工薪福利待遇”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工程,调整劳务输出,为“引凤还巢”,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家门口就业,从“燕南飞”到“金凤还巢”,新生代打工群体,可以用行动反哺这个养育自己多年的土地。

为爱不再远行的打工兄弟姐妹们能在家门口就业积极创造条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而最关键的是,用人企业要有留人的长远眼光,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上要吸引人,在用工环境上要留住人。只有营造出“家门口的温暖”、形成拴心留人的“强磁场”,才能使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放心、顺心、安心,有干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