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吕梁市主场宣传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仲夏时节,碧村骄阳如火。

6月10日,在全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吕梁市主场宣传活动在兴县高家村镇碧村举行。

一场宣传活动,揭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碧村遗址,今天又迎来了新的客人。来自省考古研究院、市文旅局、兴县政府等部门的各方学者专家、业内人士齐聚碧村,为我市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宣传造势,共谋未来。

“碧村遗址持续实施了十年、经历三任考古领队、参与专业研究人员达到了100余人,十年考古研究表明,碧村遗址是连接汾河谷地和陕北高原一个重要关口,为认识4000年前黄土高原政治格局和文明图景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在致辞中表示。碧村遗址发掘研究成果,为中华文明贡献了山西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山西在探索中华文明原起与早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们在此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就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天平呼吁,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自觉地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中,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台上二人转、豫剧、唢呐演奏、男声独唱等多种精彩的文化节目表演引得现场观众喝彩不断。台下故事更多,摆放着我市国家级非遗文物遗产保护项目宣传展板,展示了我市国家级非遗文物遗产保护项目:兴县民俗剪纸、蔡家崖杨家坡村、文水鈲子、岚县面花、临县伞头秧歌等等,离石区马家村遗址、汾阳市西门村考古发掘、汾阳市新葫芦家街村考古发掘、离石区新城宋金壁画墓……吸引了前来观看的碧村村民。

“谁能想到小小的碧村几千年前竟然是一座古城堡”,今年74岁的白埃听说村里要举行活动连夜从银川坐火车赶回来,他高兴地说,“老祖辈给咱留下的东西一定要保护好,只要是对村里发展好的,我都会全力支持。”

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翠绿的树林掩映下,粗壮的枣树干上一簇簇发了嫩芽的枣花迎风摇曳,抬头不远处的山顶上,一座上千年的古城沉静矗立,仿佛也在期待着这场相遇。

从碧村遗址全景到被封堵的内翁城南门再到东墩台,碧村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光辉带领全体人员实地观摩碧村遗址发掘工地。大家跟随着解说的脚步,漫步其间,仔细观看,不时互相讨论交流彼此询问,将大家带进了千年历史之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新作为新担当。在现场观摩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相遇,是给山西乃至世界的一个特殊礼物,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利用好碧村遗址独特的文物资源,加强省市县协作,集中力量攻克重点和难点,为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展现山西智慧,贡献吕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