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王卫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为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竞走项目负责人、国家竞走基地负责人,焦大彦身上体现着一位优秀教师的崇高品质,她呕心沥血给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践行对党忠诚、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吕梁精神,她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九届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学校发展的开路先锋
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吕梁市唯一一所体育类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难和社会声誉差的问题。在2012年7月,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在毕业生离校后,竟然只剩下9名在校生。学校生源极度匮乏的困境,使学校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焦大彦勇于担当,积极主动挑起重担,利用自己的大学同学等人脉资源,步入吕梁13县150多所学校近500个课堂,登上每个班级讲台宣讲吕梁体校的选材招生政策。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学校便选招了体育苗子97人。之后又经过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坚持宣传招生,该校在校生接近300人,破解了学校招生困境,让学校获得了新生。
招进来还要留得住。为了巩固学校生源,2015年,焦大彦担任了学校竞训科负责人。她审时度势,创新办学思路,与山西省体育局合作办学,不仅使山西中断20多年的竞走项目重新获得新生,而且让该项目在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成功落户,扩大了该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2017年5月,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田径单项(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为山西唯一、全国少有(仅33家)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吕梁乃至山西竞技体育竞走运动项目的发展,为体育类中职学校的巩固发展拓展了新路。
师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参加工作以来,焦大彦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始终任劳任怨,积极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中,她更新观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广泛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学案教学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探究社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在学校多次组织的教学比赛中,她都获得教学能手的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表彰的模范,成为同行眼中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学生管理是中职学校最难啃的硬骨头,管理中职体校学生则更难。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不爱学习,生性调皮好动,逞强斗狠,很容易打架斗殴。焦大彦把关爱的温度与严管的尺度相结合,以校为家,视生如子,苦口婆心,用心用情关爱教育每一个学生,始终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启迪每一名学生,用爱的温暖融化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坚冰,学生都愿意把她作为良师益友,主动与她交流心得体会。在原则问题上,焦大彦毫不含糊,处理问题有理有利有节。宽严相济和情理感化双重作用,使学生管理井然有序,即使是最难管理的学生,也对她心服口服。焦大彦就此在学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愿意按照她提出的要求坚持训练,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焕然一新,为培养国家级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培养健儿的辛勤园丁
焦大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原则,近年来,她把大部分的身心精力投入于竞走项目。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辛苦付出,学校竞走项目成就稳步发展。她带领队伍代表山西省在全运会、全国竞走冠军赛、锦标赛和大奖赛中获取冠军9次、亚军7次、季军5次,在第三届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组5公里中获得亚军,并打破赛会纪录。特别是在2022年,学校培养的运动健儿在竞走项目上捷报频传,培养输送的两名队员温永杰、王榛浩入选国家队,王榛浩在2022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中与队友协同作战,勇夺团体亚军。这枚奖牌既是吕梁竞走项目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最高名次,也是山西竞走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上获得的最高名次,创造了吕梁体育的历史,也创造了山西在该项目上的历史。
2017年以来,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向竞走国家队、国青队输送13名运动员,向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原解放军队、北京体育大学极限运动学院跨界跨项输送4名运动员。2021年7月,在全国田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数量缩减的情况下,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协会授予“新周期国家田径单项(竞走)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竞走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至此,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这所长期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领导认可和社会称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中职类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者和人民教师,焦大彦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不辞辛劳、不断追梦,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九届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为全社会树起了道德标杆和师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