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乡村振兴“领头雁”

——记第七届吕梁市道德模范牛艳军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为朋友,他诚心对待,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来代为偿还贷款;为亲人,他鼎力相助,自己却留下了终身的疾病;为村子,他勇于担当,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20多年前,牛艳军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凭着诚实可靠、细心周到,赢得了周围人的喜爱,也收获了甜美的爱情。尽管经历了社会的锤炼,他从未放弃自己内心的坚持:以诚相待、甘于牺牲、勇于担当。这些品质让他在新时代征程上再次闪耀光芒,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村民和社会各界的信任,也因此荣获了第七届吕梁市道德模范的殊荣。

亲友心中的“好心人”

2002年夏,牛艳军学校毕业后进城务工。因为人诚实,做事细心,深得周围人的喜欢。几年后,他以真诚获得一位女孩的芳心,因此收获了甜美的爱情。

婚后,他与妻子开了一个小吃店。由于生意上的往来,结识了不少朋友。2008年,一位好友向他提出需要周转一笔资金,经营小本生意的牛艳军拿不出更多钱来。对方提出借用他的身份证,办理一笔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朋友拿走了牛艳军的身份证,在一信用社办理了一笔20万元的信贷资金。谁料生意上的风险难以预测,周转资金最终一去无回,责任风险自然落在了牛艳军的身上。之后,这位朋友也失联了。接下来的几年里,来自信用社的催贷,为牛艳军夫妇增添了许多烦恼。无奈之下,他和妻子商量,决定把结婚时妻子陪嫁的一处房产低价出售用以还款。房屋变现后,他还上了信用社的贷款,尽管切掉了这条尾大不掉的尾巴,追回了个人征信,但最终还是欠下了妻子一份难以偿还的“心灵债务”。

2008年,表哥找到牛艳军,表达想与人合伙筹办一家商场。虽然牛艳军心里明白表哥在生意场上曾多次“呛水”,他内心充满疑虑,但出于亲情,他仍然尽力帮助表哥。牛艳军动用了家里和父母的积蓄,以及从朋友那里筹集到的15万元,给予了表哥力所能及的支持。

一年后,表哥的生意陷入困境,借款难以偿还。与此同时,他当初从朋友处借到的款却到了约定偿还的期限。无奈之下,他将多年经营的小吃店转让,从事起了又脏又累的洗车行业。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他辛勤努力、默默付出了两年多的时间。最终,凭借积少成多的微薄收入,还清了朋友的借款和父母的养老钱。然而,他却患上了关节疼痛的疾病。尽管如此,他用自己的牺牲树立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村民心中的“暖心人”

2017年底,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牛艳军,被推选为离石区信义镇小神头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村里86户贫困户因病因残等原因,尤其许多老年人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一部分群众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几亩土地流转收益上。

然而,占地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难以如期支付流转资金,一部分群众多次找到村委。牛艳军看着群众焦虑的眼神,五次三番与企业交涉,在发现企业确实困难,一时难以落实资金的情况下,个人垫付2万余元帮助王海龙、杨虎连等建档立卡贫困户支付了当年的土地流转费,帮助群众渡过了难关。

在解决土地流转欠款的问题后,牛艳军开始思考更为长远的群众增收致富问题。凭借着十几年商界打拼的经历,他深知没有稳定的产业,群众的脱贫致富将成为一个难以持久的难题。幸运的是,多年的商海沉浮锻炼了牛艳军对产业发展和市场走向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眼光。

从上任开始他就坚持入户走访常态化与干部坐班结合的方式,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专题研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仅用一年时间,就建设完善了村澡堂室、理发室、洗衣房,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还积极培育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发展火龙果种植、中药材种植、黑猪的生态养殖、肉牛养殖、村食品加工厂、村温室蔬菜种植园等乡村产业,生产出了火爆全区的小神头月饼。产业兴、农村强,几年的功夫,他将一个贫困村发展为集体经济年收入二十来万元的富裕小村。

乡村振兴的“带路人”

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践诺会上,牛艳军曾向干部群众承诺,任期间要为村里多办几件实事好事。几年来,他时刻铭记自己的诺言,以推进“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建设为契机,推行“支部+网格+积分”治理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为网格注入“红色基因”,积分注入了动力,构建“一网四联”的治理模式,即村级治理一张网,村干部联网、党员联户、农户联积分、积分联奖惩的村级治理模式,规范了常态化党员、村民积分管理,发放了村民积分银行卡、落实了常态化积分兑换物品的各项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更促进了村民参与村级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党群服务规范化、共驻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长效化,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并与吕梁电信合作,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党建科学化,深化“互联网+党建”模式,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小神头村党建信息化平台,严格落实“3+X”组织生活制度,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在线缴纳党费、开展党性教育、管理流动党员、解决群众难题等功能,全方位打造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党性教育体验新阵地,真正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

与此同时,他积极争取,主动协调,完成了21户村民十几年未能解决的土地纠纷问题。还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区政协的帮助下,协助解决了补偿小西路32户村民200余万元的占地欠款问题,有效维持了村内稳定。建成400平方米的村级红白理事厅,方便了群众。发展了200头牛的养牛场,帮助群众解决了无饲养场所的难题。完成村庄绿化、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等建设项目,安装煤改电取暖设备221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加固维修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均走在全区前列。

2020年、2021年,离石区委授予小神头村“五个好”农村党支部称号。2022年,作为典型,向全省全市介绍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发展集体经济等工先进经验。同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化收”等工作也高效推进,清理规范17份合同,全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4万元,其中产业经营性收入16万元,占比66.7%。

在他的带领下,小神头村从一个混乱的小村庄,成功治理为如今闻名全区的魅力小村和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此过程中,牛艳军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始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不仅绝不贪占集体的一分钱,还为了集体的产业发展垫付了一百余万元,甚至背上了外债,连自己孩子上学的书费都要向岳父母求助。他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和一次次无私的付出,赢得了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离石区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七届吕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21年度吕梁市文明户”称号。

“我们将深化‘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不断完善‘村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农户’运行机制,以强有力党建链服务支撑高质量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牛艳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