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柳林县三交村

红色古渡改旧颜 黄河岸边景象新

□ 本报记者 高茜

青山环抱黄河波涛,景色秀丽风光旖旎。

炎炎夏日,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而行,越二遂,跨三桥,顺黄河岸边,来到柳林县三交古镇。

作为三交镇中心村的三交村,曾是盛极一时的黄河古渡口和陆运码头,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大禹治水,从此开始,黄河文化,从此发祥。因而名胜佳景,令人留恋。近代,毛泽东在此东征,刘志丹在此殉国,老区精神,可歌可泣。李自成当年曾于此地东渡黄河北上,留下了吞吐历史烟云的闯王寨。1936年2月红军东征在此地强渡黄河,拉开了北上抗日的序幕。周恩来莅临此地,亲自指导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这里的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纪念碑、红军东征浮雕、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与三交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连成一线,共同见证了那段峥嵘的光辉岁月。天然而成的黄河母亲峰终年栉风沐雨守望在这里,酷似一位母亲斜卧,眼鼻耳发均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被广大游客赞叹为“万里黄河第一人文奇观”。

如今,三交镇政府利用三交村红色资源,借助红色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挖掘红色资源过程中尊重历史、还原历史风貌,推动红色资源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更好传承,让游客在旅游中寻觅红军先烈足迹、重温革命的伟大与艰辛,进一步推动了三交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去年,三交村依托红军东征文化、黄河古渡文化、传统古村落文化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项目。该项目主要修缮与建设刘志丹将军殉难处、山西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旧址、周恩来办公旧址、三交镇红军东征纪念馆、红三十军军部旧址、毛泽民筹粮旧址、坪上村红军东征渡口遗址等七个区域。目前,这几个区域的修缮与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进一步提升了三交旅游景区的档次。

跟随三交村村委主任刘贵平首先走进了村委办公室,“省级文明村”“山西省4A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办公室内金灿灿的荣誉奖牌映入眼帘,挂在墙上金光闪闪。刘贵平说:“我们村本身就游客不少,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建成后,来旅游的人更多了,再加上去年竭力打造的红色旅游示范区很有代表性,今年来的人就更多了。”

就像刘贵平说的那样,坐落在黄河沿岸的三交村本就风景宜人,历史厚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这里所开发的黄河母亲峰景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之大,冲浪里程达15公里之长,力拔全国黄河旅游之头筹,夏日里每天吸引着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众多游客。游客们乘坐游艇、快艇在这里的黄河大峡中尽情冲浪,安全又刺激。快艇飞驰艇尾卷起的浪花拍打着河面,与两岸的峭壁与奇石一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刘贵平介绍说,景区有大小游船5艘,古渡货运码头有10吨以下级的船3艘,年接送人员5万余人次,三交村目前共有红色旅游文化相关公司数十家,每年给当地创收红色经济140万元左右,为三交村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刺激的冲浪游玩过后,再去柳林县三交村红军东征纪念馆建在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的四合院里走走,看看周恩来办公旧址、毛泽民办公旧址、刘志丹实物展室、红三十军扩军处、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红军征粮处等14个展室,既能享受到夏日的清凉,又能寻觅红军先烈的足迹,好不惬意。纪念馆与黄河三峡景区仅距300米,又与附近的红军东征坪上渡口、红军东征强渡黄河天险浮雕、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条线,游人络绎不绝。馆内仅刘志丹烈士的图片、信件、批阅的文件、会议记录和所率部队遗留下来的实物等革命文物就多达500余件。开馆以来已接待了近10万参观者、旅游团300多批次。目前,三交村红色旅游示范区一个完整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母亲峰景区不远处,便是修缮完成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庙和古色古香的明清古街。满眼尽是古朴的老店面、老旧的红石板路、旧式的门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条街道曾是古老的秦晋商业街,昔日黄河沿岸熙熙攘攘,商船迎来送往,一片市井繁华,如今在这修缮还原完成的黄河古道上,铺垫于此的一块块石头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昌荣。走进老爷庙,听刘贵元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内心深受感动。

走着走着经过一面高墙,“保持部队品质,不失军人斗志,勇立时代潮头,助力家乡发展”墙上24个红色大字十分引人注目。原来,这座墙后便是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这座院落历经岁月洗礼已破烂不堪,社会各界先后筹资200余万元于2021年对旧址进行了修缮、维护。目前已经投资800余万元,今年更是开展了布展陈设和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所有工作完成后可同时提供60余人的培训及吃住服务。

回忆起2022年6月,三交村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开工仪式时的场景,刘贵平感触颇深。“当时县里许多领导都来了,大家都在帮助我们三交村打造示范村,我作为村干部,更是责无旁贷。”看看现在的场景,确实如他所说,三交村的每一处都已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村内沿黄路绿化、亮化、美化提升改造工程也已显出成效,对红色旧址诸多修复措施不仅保护了革命遗址,更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精神,拓宽了三交村迈向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红色古村,一改旧貌。曾经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经沧桑沉浮的古村落已成为如今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三交村从古至今都在见证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里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