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目标是开发和培养幼儿的音乐智力,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音乐教学游戏化是音乐教育与游戏的完美结合,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幼儿园方面
1、优化音乐教学资源
幼儿园需要提供丰富、安全、对幼儿有益的教学材料,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来选择教材,并且要面向全体幼儿,使其获得愉快的音乐审美体验。
2、重视职后培训
幼儿园应该认识到对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游戏化培训的重要性,相关的职后培训能使幼儿教师可以认识到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价值,不断学习,充实教学经验和能力,将游戏化的元素更好的运用于音乐教学中。
幼儿园可定期组织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观摩学习活动,聘请专家讲座和开展主题研讨、现场教研等集体培训模式;也可采用园本培训模式,比如园本教研、师徒结对、相互听课、共同评课等形式开展,不断锻炼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水平;还有利用网络培训,教学游戏化的理念更新与发展的速度很快,利用网络参与培训更方便、快捷。
(二)幼儿教师方面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顺利开展要求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扎实的教学能力。除客观因素外,教师必须增强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1、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1)掌握音乐知识
教师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首先,有乐谱,其次,还应了解音乐文化知识,其中包括有国内外音乐历史文化。最后,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也必须掌握,因为只有根据《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才能更好的了解学前儿童在音乐这一领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在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后,还应针对性的学习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相关知识,包括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特征、分类和运用。
(2)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质量。
(3)加强自身的音乐技能
细化包括声乐演唱技能、舞蹈表演技能、钢琴弹奏技能、舞蹈创编技能、器乐演奏技能、指挥技能、自弹自唱技能、即兴伴奏技能、表演技能。例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表演方面的技能,就应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弹奏方法,并能正确处理和表现歌曲,用自己的歌声、动作感染、激励幼儿。
(4)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音乐价值观
教师应加深对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解,认识到游戏渗入音乐教学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获得音乐技能,促进幼儿情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激发教学热情,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升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组织水平。
2、应具备良好的音乐教学素养
第一、幼儿园教师应提升教学组织能力。也就是加强对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过程的把控能力,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流畅地进行。
第二、要认识到教师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对幼儿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教师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可以对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专业的示范,在具体的游戏化环节中能很好的感染和带动幼儿,使其体会到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带来的乐趣。
第三、注重语言表达的方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或具体的教育情境,形成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
在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应针对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如在律动活动中,评价幼儿可根据节奏、动作等来具体说明,避免使用过于笼统的词语。
第四、增强对音乐素材的创新性。音乐教学中游戏化内容和教具的创新能很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对于游戏情节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比如在设计时可以参考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模仿的动物。教具不能只依靠幼儿园提供的器材,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一起制作,例如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音乐道具,以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五、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反思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音乐教学的内容、具体的游戏化方式以及创设的游戏化环境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经验;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幼儿在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中的参与意愿以及是幼儿通过活动否获得了多方面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中阳县府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