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皆是景,抬眼见生机。
仲夏时节,生机勃发。走进孝义市阳泉曲镇,一路走、一路看,目之所及,阡陌有序,房前屋后,稼穑井然……在阳泉曲镇大地,一片繁忙。
今年以来,阳泉曲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培育农业首位产业及主导特色产业,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更强内生动力,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培育首位产业 延伸产业链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盛夏时节,走进和阳农牧柏子沟村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鸡舍映入眼帘,自动喂水装置、温控、风控设备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穿梭于鸡笼舍间,仔细查看肉鸡的生长情况。
和阳农牧负责人说,“这里和我们自家养鸡是不一样的,轻松多了。每天在总监控室查看设备数据,观察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固定时间点一下自动投食、喂水、打扫等功能键就可以了,两三个人完全可以照看得了这么多鸡。通过科学的喂养,能够更好地提升肉鸡的品质。”
孝义市和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主体产业布局于阳泉曲镇,是集种鸡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冷鲜肉加工、饲料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规划四期完成全产业链配套,现已建成年出栏1200万羽小白鸡标准化养殖基地5座,今年新开工建设的1500万只禽屠宰项目年底投入运行,2025年配套建成年产1万吨调理品深加工项目,2026年配套建成20万吨饲料加工及年产3000万只种鸡孵化产业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助力阳泉曲镇全方位打造吕梁乃至全省养殖业特色专业镇。
和阳农牧1500万只鸡屠宰项目作为该镇打造千万只肉鸡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现通过盘活中铝孝义铝矿机修厂的闲置建设用地资源,新建日产5万只鸡屠宰项目。在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正紧张施工,预计今年八月底设备安装调试完成。
据悉,近年来阳泉曲镇立足破解有资源不会管、有资产不会用、有资金不会花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探索推广政府引导下的“党支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即镇政府引导监督,由和阳农牧负责项目建设并承载运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享受稳定分红。项目成功吸纳苏家沿、尹家沿、仲家山、安乐4个搬迁进城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全部为连续十年,每年获得投资额10%的固定分红。特别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善管理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享有企业股权,三年期满即可无条件撤回本金,有效保障了村集体资金安全,也稳定实现了产业增收、集体增益、农民增收。
在阳泉曲镇大胜村大胜昌农牧业有限公司,老远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走进标准化养殖大棚,映入眼帘的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的一排牛舍,一头头体形硕大的肉牛正悠闲地嚼食草料,一头小牛犊溜出圈撒着欢儿……工人们为牛添加草料,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胜昌农牧业有限公司肉牛产业在产业地位、饲养规模、牛群质量、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养殖效益等方面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该公司肉牛产业养殖规模和产品产能稳步增长,肉牛产业已形成了集种业、繁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积极发挥产业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聘用贫困户劳力到公司务工、就近收购贫困户的农作物秸秆和饲料粮等产业扶贫模式,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带动周边5个乡镇、间接带动2000余户村民种植15000余亩种植玉米,能给村民带动7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使周边村民依托公司肉牛产业实现稳定致富。
阳泉曲镇党委副书记郝登峰表示,阳泉曲镇始终把群众增收放在第一位,认真谋划稳固脱贫成效好路子,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条“生命线”,多措并举发展养殖业产业,促进“种+养”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了养殖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特色农业产业整合创新平台,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宜居宜业 筑牢融合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农村厕所改造、是乡村庭院美化、是道路硬化……印象中那些曾经“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蝶变。
在阳泉曲镇碾头村,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在这里,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路灯照亮夜间的村庄,垃圾集中清运、交通便捷高效;在这里,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在这里,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应有尽有。
走进碾头村观光采摘园,只见栽植有牛心柿、蟠桃、白皮松、法桐等果树及园林树木,并配套草坪停车位、就餐阳光包房。该村采取“村委牵头领办+农户种植原粮+合作社回购加工销售”模式,启动石磨面粉加工坊项目建设,建成后年可加工粮食500吨、食用油100吨,带动周边种植、加工、包装等就业100人。现在的碾头村,农家庭院,整洁有序,村里村外,文明成风。“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大力发展休闲采摘,提高村民的收入。”碾头村负责人信心满满。
近年来,阳泉曲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该镇组织召开镇村两级座谈交流会,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农村环境顽瘴痼疾,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出台《阳泉曲镇党建引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同时下辖各村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为载体,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村务公开目录;量体裁衣健全包保、检查、督促、整治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吸尘车等洗扫清运设备,并采取统一配备、统一编号、统一清运“三统一”方式,细化每个垃圾收集点设立,并在常住户门前统一配置垃圾桶,结合村情实际,确保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落地;坚持“村部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工作方法,以“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区域”的包干模式开展环境整治提升,确保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岗”主动作为,带头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田间地头等重点地区卫生死角开展清扫工作,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各方面积极参与环境净化整治的浓厚氛围。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的重要抓手。阳泉曲镇全力打造“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产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中,阳泉曲镇处处彰显着踔厉奋发、奋勇争先的姿态,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硕果累累 集体经济托起共富梦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年来,阳泉曲镇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攻点,典型引路、聚力闯路,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吕居堡村党支部盘点出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农房等多处资源,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闲置废弃旧校址进行拆除,腾退建设用地,建成2座全自动化恒温菇棚,由村集体通过出租方式入股交由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柏子沟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采取资金资产换股金方式,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招引孝义市和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村集体资金和闲置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通过折股量化模式投入到企业,建成年出栏24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固定收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阳泉曲镇聚焦破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采取党委牵头、支部认领、企业带动、共同发展的模式,整合资源,共建项目,共享收益,有效破解部分薄弱村资源不足、增收乏力等难题。组织召开镇村企乡村振兴项目发展座谈会,采取政府监督协调、村集体入股分红、企业生产运营模式,吸纳6个村入股,启动日屠宰5万只肉禽屠宰场项目,预计10月底前建成投运。充分借助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发展扶持政策资金“东风”,采取村办企业、村企合作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阳泉曲镇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形成农业发展新格局。该镇启动镇区循环路修复改造,预计年底将完成,彻底改变“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现状。一条修缮完好的公路,不但让老百姓出行更加安全和便捷,也让老百姓居住环境显著改善,脸上笑容也绽放开来。通过这条路让更多的村民能够看到阳泉曲镇农村的田园风光、诗意山水。这条路就是乡村振兴的“药引子”,依托这条路,阳泉曲镇将大力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推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兴业就业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留住更多人才创业就业。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阳泉曲镇持续完善全镇“一拖二”的区域性日间照料中心整体布局,加快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140张床位的镇中心幼儿园改造康养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并持续提升一期沟碾头村、二期沟老营坪两个区域性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关爱无缝隙 ,夕阳暖又红。”无论是收入低、还是收入高的农村老人,无论是住在机构、还是住在家里的农村老人,在该镇区域性日间照料中心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农村养老服务。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这也仅仅是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在阳泉曲镇,听到最多的就是“发展”话题,看到最多的就是“实干”场景,阳泉曲镇全镇党群一道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巩固脱贫成果“修史”,为全面乡村振兴“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