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发放文旅、餐饮、日用、家居、电子产品等特定行业消费券,形成乘数效应激活消费新动能。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北京、成都、郑州、大连等十余地持续加码促消费政策,助推消费潜力不断释放。(8月21日《证券日报》)
目前,为丰富消费场景,撬动消费增长,全国多省地派发新一轮消费券。消费券的发放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对消费意愿、产业发展产生进一步的拉动作用。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消费复苏,助力城市烟火气回归,正当其时。这一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举措,是激活“市场味蕾”较为理想的选择,值得期待。有关人士认为,近几年,消费券作为经常使用的短期促消费工具,效果立竿见影。从机制上讲,相当于政府部门向居民让渡一部分购买力,通过针对特定的领域和行业来发放消费券。在短期内,相当于降低消费者的消费资金门槛,同时刺激消费者在相关领域的消费热情,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端的复苏。
时下,各行各业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烟火气重新点燃,消费者需求大大增强。让消费“旺起来”,以此拉动内需,以最大限度弥补疫情三年多来造成的巨大损失。海南、广州、深圳、武汉、福建、四川、三亚等地宣布再次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除了发放消费券,不少地方还推出多项多元化带本地特色消费活动,延伸消费内涵。还有政府专门发文鼓励发放消费补贴等各种激励办法来刺激消费,引领消费的举措,以重塑消费者信心、搅活冷清市场,提振经济,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绿色消费券激活“市场味蕾”正当其时。消费市场保持恢复增长态势,一方面得益于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的助力。近几年来,由于疫情严重影响,消费热情被冷冻,购买力下降到零点,公众的消费信心一蹶不振,此时亟待需要一种治标的应急措施来应对当下的现实窘境。而此时“消费券”就是精神“兴奋剂”,生活的味精,不仅能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市场的味蕾,能有“起鲜”吊起消费者的胃口,激起消费热情。
让更多绿色消费券“消费刺激”措施激活“市场味蕾”。通过发行“消费券”等“消费刺激”措施,能吊起消费者胃口,带动生产和购买力的增加,并且消化过剩产品,实现厂商和流通环节回笼资金。诚然,消费券发放应科学合理,不能一发了之。有关人士表示,一些消费券的使用条件较为繁琐,需要消费者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操作,这可能会增加使用难度和不便性。如果消费券的发放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浪费公共资源的情况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消费券的设计、发放和使用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和优化。例如,可以加强消费券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合理使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消费券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更加精准的投放和监管。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教育和认知,引导消费者更加合理地使用消费券。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开展普惠消费券的设计和发放,进而提高一定时期内的居民收入,有效扩大消费。科学发放,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于稳岗就业,促进国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都会起着一举多赢的积极作用。诚然,各地应该量力而行,根据当地财政情况,科学发放,防止举债发放“消费券”而按下葫芦浮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