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不只是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利”,广大劳模工匠、一线工人和普通企业同样大有可为。身边的大量实事早已印证:一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新,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数量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一个小小的技术攻关,可能会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大难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激励职工创新创造,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诸如竞赛攻关“卡脖子”项目活动。如有企业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利用“工创联盟”或“筑巢引凤”吸收人才,实现联盟内人才资源的互通有无;通过“工会链”串联“产业链”,推进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同时,既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又加速打造技能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大军,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共成长”。
员工和企业本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共生共荣关系。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攻关“卡脖子”技术活动,既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举措。同时,还有利于在员工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有力激发更多职工下功夫练本领、强技能、提素质,也为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畅通职工成长“通道”,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期待企业竞赛攻关“卡脖子”活动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