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石楼县沙窑村

龙头企业助力产业振兴

本报讯 (记者 白凯冰) 全智能日光温室,立体栽培、传统地栽相结合的栽种方式,粒大饱满的草莓,光泽鲜艳的瓜果,处处展现着设施农业基地的显著成效。

沙窑村设施农业基地位于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去年,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筹集帮扶资金,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同时引进有着数十年农业种植经营经验的山西老农集团公司落户罗村镇,采用“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新型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运营。

全智能日光温室全部建设完工后,引入了百果园BLOF技术标准体系、供应链市场流通体系,按立体栽培、传统地栽两种方式种植高附加值的日本红颜、章姬草莓。其中1、2号温室采用立体栽培模式种植,3—9号温室采用传统地栽模式种植。

在运营过程中,农业基地累计安排附近村民69人就业,其中固定就业员工23人,每人每月平均最低工资4000元。公司技术员从产前生产资料选择、产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产后采收的各环节,手把手培训村民46人,累计培训村民238人次,村民边享受劳务付出的工资性回报,边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经营理念。令村民放心的是,产品成熟后将直接由田间送至百果园山西公司统一分销,再也不用担心发生好水果无人知、无人买的尴尬情况。营销团队将百果园带入基地,优质产品直接进入高端水果市场,销售亦不再是难题。草莓市场上,石楼沙窑草莓以其优质的品质与口感,受到消费者的热情追捧。在高端水果专卖店中,石楼本地瓜果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受到的好评丝毫不逊色于进口水果。

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下,沙窑村种植户主动与基地取得联系,虚心向技术专家请教,学习种植草莓、博洋9号的种植技术,直接带动80亩闲置设施的二次利用。

沙窑村集体经济将原有旧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企业,闲散资源盘活;村民就地就业,固定工人及零工每年总计增收约180万元:村集体发展村、民、企合作,将扶持资金、集体项目作为投资入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归还企业投资成本,剩余利润作为共同收益给村集体进行分红,年预计收入分红收益金15万元。

龙头企业的引进,将新型经营模式带入石楼县,技术有依靠、种植有标准、产品有销路,激发出村民高涨的种植热情,拓宽他们的农业发展思路,破解了多年来石楼县农业发展的技术与销售瓶颈,为未来石楼县果蔬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