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丽霞
三十载的坚守,不是谁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量。一腔爱,一份执着,一场引领残疾人的自我救赎,从青春到白发, 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此刻,虽然身患残疾,但他的身影却日渐高大,闪耀着大爱无疆的光芒,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熠熠生辉。他就是山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高民。
高民现任山西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吕梁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吕梁市残疾人联合会兼职副理事长、离石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是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创办者。身为一名肢体残疾人,他身兼数职,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吕梁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精准扶贫工作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心和力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播种希望
——特殊教育的“践行者”
少年时代的高民是在贫穷中度过的,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曾暗下决心,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回报社会,特别是多帮助残疾人,让他们获得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多年的打拼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输血式的扶残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只有让他们接受教育,掌握技能,才是长久之计。
2004年,高民自筹资金创办了一所占地41.8亩,建筑面积27000多平方米的集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自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对来校就读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免费教育,同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每年教师工资150余万元和免收学生45万元以及办学开支200万元,约400万元的费用全部由他自己解决。通过多年的教育,现有31名学生考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1000余名毕业生通过扎实的专业技能走向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近年来,为了提高残疾学生的就业比例,他又创办德善残疾人福利制衣有限公司、德善残疾人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以及残疾人养殖实训基地,安置100余名社会有志残疾人和在校毕业残疾学生就业。高民的辛苦换来了一个个残疾孩子健康成长的喜讯,看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人生的荣誉光环,高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党和政府也给予了肯定和褒奖,2009年7月,他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时任国家领导胡锦涛、温家宝的亲切接见;2014年5月16日,他创办的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2020年9月,他被中国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2011年6月,组织调任他担任吕梁市离石区残联副理事长。他充分利用惠民政策,深入乡村走访,了解残疾人的残疾程度以及适宜的救助项目,希望通过辅助器材、医疗手段改变现状,减轻残疾程度,使残疾人获得生活和劳动能力。于是,他以自身的经历引导和鼓励许多残疾人摆脱自卑阴影,重获生活信心,还为他们联系医院定点进行免费康复检查治疗,通过向上级残联及其他部门争取,为53名残疾人验配矫形器,为501名残疾人配备了辅助器,为53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56人,发放轮椅、助听器、双拐、盲杖1万余件……如此这般,他被称为“在生命的废墟上播种希望的人”。2018年8月,他被中国残联评为“2017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2019年3月,他被中共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踏实干事
——慈善工作的“耕耘者”
“要把慈善之路一直走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高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从贩卖衣服、开小门店、装修承揽小工程,到做煤炭生意、下广州、跑深圳,自主创业,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可他还不忘用自己的创业收入帮助着身边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给他们买衣物,坚持每年春节带着米面油去家中探望,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1995年,事业有所成就后,他开始做家政服务、办墩布厂,安置了80名残疾人就业。2013年4月他当选为吕梁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这为他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当选后,他积极发扬慈善文化,践行慈善精神,力求带动身边的更多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他拿出自己的两部汽车无偿提供慈善爱心活动使用,提供200平方米的库房供慈善物资储存。在历次大型慈善活动中,他坚持为助医、助困、助学、助残等活动无偿提供学校的会议室并安排人力和物力共同参与慈善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拖着残疾的病腿四处奔波争取慈善项目,多年来,对待每一位求助者都尽心竭力地付出。为30名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患者争取到90万元的治疗费用;他拄着手杖多次深入贫困山区贫寒学子家中做家访,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助学项目、山西省慈善总会慈爱阳光班助学项目和市慈善总会圆梦助学项目为380名贫寒学子发放圆梦助学金达280万元;他以个人名义多次前往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们送去10000余元的生活日用品;他数次为患病儿童、意外事故家庭开展募捐活动,将所募善款第一时间送到当事人手中……点滴“小善”,彰显大爱。2016年3月,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2015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基层慈善工作者感人事迹宣传活动十大感动人物”。2017年5月,他荣登《环球慈善》杂志封面人物。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八届山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心系百姓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我是残疾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高民经常和别人这样讲,自身的经历让他对贫困感同身受。2015年8月,组织选派他担任离石区的一名扶贫第一书记,上任以来,他一边入农户、访民意、析贫因,一边思富策、跑项目、找资金,争取资金68.6万元,拓宽改造道路4.13公里,修建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争取1500万元的扶贫资金使生活环境恶劣的贫困户移民搬迁,解决125户275人的住房问题;拿出自己工资和补助6万余元慰问救济贫困户、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修建牛舍;投入72万元成立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残疾人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390余农户创业增收;发展油牡丹种植和光伏发电产业,带领村民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提前2年实现整村脱贫。他的付出受到村民一致夸奖,他被大家称为扶贫路上的“领头人”。两年任期到时,镇党委负责人、村民都努力挽留,让他继续留任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2016年3月,他被离石区委、区政府评为“2015年度优秀农村第一支部书记”;2017年1月,被吕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四届吕梁助人为乐模范”;同年2月,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队员”荣誉称号;2018年3月,被离石区委、区政府授予“2017年度优秀农村第一书记”。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的是能带动大家共同做好事、做善事。他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做善事,为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的认可,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十一五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投资建校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2011-2015年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第四届吕梁助人为乐模范”“山西最美残疾人”“山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
扶贫济困,助残育人,奉献社会,高民一直在路上,也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