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全市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或深耕思政教育,或矢志科技攻关,或扎根基层一线,或创新教学方法,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充分展现全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大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本刊特推出“聚焦教师节”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基层教师代表,聆听他们躬耕教坛的感人故事,通过他们教书育人的生动事迹,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做教学路上的
探索者
冯文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一项成绩的收获,都是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我希望学生们都能在学校学到出色的专业技能,希望他们步入社会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有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图/文 记者 罗丽
8月20日至22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举行,冯文华和同校教师李珂珺带领学生杨芳、温婷玉代表山西省参赛,荣获国赛团体一等奖。两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吕梁市卫生学校继2019年获得国赛一等奖后再获此项殊荣。
冯文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15年,现任吕梁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主任,是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今年5月接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知后,她和参赛学生开始了紧张而密集的训练,每天一起精打细磨双人心肺复苏、静脉输液、踝关节包扎、轮椅运送法等技能,中间穿插理论考核,日复一日、精益求精。
冯文华办公室的角落里堆放着满满几箱子的试题,试卷上密密麻麻的标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冯文华认真分析案例,探究答案,从国考题库的2000多道考题里手工组合了41套试题供学生练习,大大提升了参赛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冯文华说:“只要比别人多练习一次,就多一次机会。”随着备赛的推进,参赛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越来越脆弱,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形,大大降低了训练效果。面对这种处境,冯文华鼓励参赛同学:“比赛本身就是磨炼心智和成长的过程,不要过分关注比赛结果,尽我所能,不留遗憾就好。”
对冯文华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快乐。多年来,她不满足于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任务,潜心研究,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参编了《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养老陪护》等教材,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员等。
以心换心拉近与
学生的距离
闫宇宏:璀璨星河,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颗,她虽不是最亮的一点,但即使作流星,也要划出最美的弧线。从做教师那天起,我甘于平淡但不甘于平庸,平凡不坠青云志,平淡倾洒一片情,这就是我一个人民教师此生不悔的追求!
图/文 记者 白凯冰
教师闫宇宏从教16年,在这块教书育人的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亲和力,她形成了教书也交友的鲜明风格。
当闫宇宏第一次站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充满新鲜感,但没过多久她发现老师的身份是师生交流中最大的阻碍。为了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闫宇宏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们沟通,消融他们心中的陌生和胆怯。她极富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微笑打开了同学们的心门,也成为了同学们最知心的“大朋友”,这种主动与学生亲和交流的特点也成为了闫宇宏最鲜明的标签。
从教以来,闫宇宏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以严详的态度对教学全情投入,从每深入细致地钻研课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教学路上,闫宇宏有过迷惘。刚接过班主任的工作时,毫无班主任经验的她面临新的挑战。她搜集资料,潜心研读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方法,虚心向学校前辈讨教,与班级每一个孩子倾心长谈,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指点明津、指明方向。时至今日,她依然对自己管理的班级如数家珍。十多年来,闫宇宏收到毕业生的信件、贺卡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每当翻阅这些信件、贺卡时,闫宇宏都感触颇深,“孩子们的留言就如同沐浴着春日里第一缕阳光般的温暖,那里面写尽的是学生对我的爱,还有对我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和不断改进,闫宇宏的业务能力和基本功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闫宇宏《我的母亲》一课被评为吕梁市基础教育优质课;教学设计《苏州园林》的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三优作品”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唯有爱
才是最好的教育
付晓燕:我愿成为你的光,点亮你的梦想,伴你一路前行,奔赴你的星辰大海。往后岁月,我将继续热爱,勤耕不辍,砥砺奋斗,一如既往的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遇到我的每一个孩子感受温暖,感觉幸福,感到快乐。
图/文 记者 王洋
初见付晓燕时,她脸上挂着微笑,显得格外亲和。当聊起这几年的教学辛苦,付晓燕时不时地扶一下镜框,淡淡一笑,仿佛那些艰难都已走远,成为云淡风轻的往事。
付晓燕2014年9月入职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曾担任过政治学科教研组长,高三备课组长,任教高中政治学科7年,带过四届高三毕业班,其中三届为高三实验班。2021年5月被任命为离石区袁家庄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分管学校教研工作,现担任三个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近年来,付晓燕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出色、踏实尽责、勤勉钻研,撰写的党史教育专题教学案例获省级优秀案例。她还是一名吕梁市春风宣讲团成员,在吕梁市政治大教研中开设讲座获一致好评,上交道法课例获吕梁市“三优工程”市级优质课;她参加的离石区“二十大”知识竞赛获三等奖,在离石区开设两次党课讲座,获得好评;荣获校级教师基本技能大比武一等奖。
在付晓燕看来,对学生的爱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一天早上,付晓燕值班,早读路过一名学生的班级,听班主任说他早上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早饭,也没舍得再买,就没吃早饭。付晓燕得知情况后,就跑去外面买了份早餐和一颗苹果,趁着别人专心早读的时候,悄悄放进他的课桌,并叮嘱他,下课后拿着去吃。
这件事情之后,这个学生的作业本、试卷上都会留下付晓燕对他激励的一些话。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付晓燕经常与这名学生聊聊学习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打算。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这名学生也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每一个教师节、每一次过年,我都会收到他的祝福信息,让我想起那些年我写给他的一些鼓励的话。”付晓燕说。
用平凡的爱
温暖孩子一生
刘小华:怀着对农村教育的一腔热情,刘小华倾情于教、倾爱于生,躬耕杏坛甘之如饴。但是她深深懂得,荣誉背后是无数次教案的书写和作业的批改,是扎根农村教育无怨无悔的信念支撑,是朴实无华的孩子们用爱回报爱所传递的温暖。
图/文 记者 刘丽霞
今年42岁的刘小华自师范院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到现在已经20年了。“乡村是有别于城市的存在,学生的单纯质朴总能让我感受到老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心也慢慢安定下来,当老师越久就越能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刘小华分享了自己这些年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感悟。
她所在的柳林县李家湾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周一到校,周五回家,对于这里的老师来说,可能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在她的班级里,有一个孩子长得乖巧可爱,但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很少,和她的母亲沟通的也很少,不太愿意住校,刘小华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孩子,于是,在生活中,她带着孩子主动去熟悉校园环境,当孩子思想有波动时,便及时找她谈心,循循善诱,加以疏导;在学习中,更是耐心辅导,一遍遍地给她讲解知识点,教给她学习的方法,还把自家孩子的衣服、饰品拿来送给王瑶穿戴,渐渐地,孩子和她亲昵了起来,也愿意向她吐露心声。在刘小华和孩子母亲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开朗活泼,也愿意去和别人一起玩耍了。这种事情虽然很小,但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来说,却尤为重要,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刘小华始终坚守的教育信仰。她把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学生在学校弄破衣服了,她便将自己孩子的衣服拿到学校给他们穿;班级里有带着人工耳蜗的孩子,她便把座位安排到最前面,时刻关注着这位同学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于学习吃力的孩子,她逐字逐句的教,耐心指导,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一切的爱献给了孩子们,因此,在学生心中,她是严师、更是慈母。
让每一位学生
感受教育的温暖
梁艳宏:教育不是夸夸其谈浮光掠影,教育是一种良知的守望。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就要扑下身子、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我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把每一节课讲好,每一件事做好。
图/文 记者 白凯冰
三尺讲台上,梁艳宏正声情并茂讲解着高中古诗词,配合条理清晰的板书和积极的师生互动,行云流水的讲解和循循善诱的授课使整个课堂既简明扼要,又不失生动趣味。已经在石楼中学从教16年的梁艳宏,既源于父母亦为教师耳濡目染的熏陶,又出于自己本身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参加工作以来,梁艳宏把自己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之上。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有一腔热情,还需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班主任之后,梁艳宏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班级管理理念。为了真正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自我管理模式,他推行了“学生值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正如世间万物五彩缤纷各不相同,才感觉到事物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美。在学生管理方面,梁艳宏始终认为学生是正在不断成长的孩子,需要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应该允许学生个性充分流露,允许学生兴趣爱好自由发展。所以,当学生犯下错误时,他总以宽容的心善待学生,并以期待的目光去等待学生成长、进步。这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亲切温暖,也保护了学生自尊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无论是普通班、重点班,还是尖刀班,梁艳宏带过的班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先后于2012年荣获县模范教师称号,2017年荣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8年荣获山西省中学生现场作文优秀教师一等奖,2018年石楼县语文学科带头人,2019年荣获“中国好教育三晋联盟同课异构赛课”特等奖,2020年评为市骨干教师,2023年荣获吕梁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三等奖。
勤耕耘
点亮教育的星光
刘文娟:花开有时终将绽,润物无声化于成。无需更多的荣誉加身,无需更多的言语装饰,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付出、努力,践行一个老师对教育的承诺,用心中的光,点亮眼中的爱,守住心中的道……
图/文 记者 冯凯治
“遇到好的老师会成为学生一生的幸事。”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教师职业心怀敬仰、向往之情的刘文娟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身教育事业,三尺讲台守初心,四季耕耘育桃李。
刘文娟是贺昌中学的一名教师,从教16年来将所学所感践行于“以学定教、学评一体”的新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深度、高效课堂。学以致远,思以致高,正是由于苦心研学,躬身实践,思以求进,她所教授的班级经常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刘文娟对“师德”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认为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坚持以端正的三观为基础对学生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用爱温暖学生,用光照亮心灵,用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筑梦育人。这是我一直守护的初心。”刘文娟常说与学生的相遇是互相成就,学生因她拓宽了生命的维度,她因学生丰盈了人生的厚度。
正与刘文娟老师采访中,收到学生给她的一条短信,“有汝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亦师亦友,您以春风化雨般教育我们,您用丰富的知识、完美的操守和一颗博大的爱心教育者我们,师恩如山立心意,师恩如水养心田。
“性格开朗、阳光外向,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青春的笑容,我们都喜欢刘老师的语文课。”“刘老师每次都是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激情昂扬的喊上课,积极的情绪是会感染我们的。”.....学生们你一言一语纷纷赞扬刘文娟是他们心中的“真善美”。
从业十六年来,刘文娟一直坚持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一颗火热心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慈心尊重学生,将闪耀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