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县城庄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巩固衔接工作统揽全局,采取“七抓七促”靶向施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做好相关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一是抓党建引领,促融合示范。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结合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城庄镇创新党建模式,联合城庄村、小马坊村、太平村成立城庄联合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千亩食用菌园区建设;在菇隆农牧业公司成立党小组,实现了党建与产业有机融合。与驻镇帮扶派出单位联合开展“心心相融”党建联建活动,成立协同联动机制和工作小组,确定共建联建共治共享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比武“三大活动”,开办了联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讲堂。
二是抓责任体系,促工作落实。城庄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巩固衔接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及时调整充实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将巩固衔接工作列入党委会、扩大会、镇村干部大会首要议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全镇巩固衔接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构建起了镇里包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支“两委”和村官的三级一体抓工作落实的责任体系,将巩固衔接各项任务和指标细化分解到人、到村、到各站所,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
三是抓机制建立,促规范提升。镇党委政府坚持将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工作机制作为推进巩固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边点名、边培训、边整改、边提升原则,探索干部常态化干部培训机制,每次安排1—2名驻村干部或村官交流工作经验,1名站所业务骨干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了89场次,累计代训干部3500余人次。先后邀请汾阳市栗家庄镇田村党总支书记以乡村振兴为题,介绍“美丽田村”建设经验;邀请汾阳市贾家庄镇古浮图村党支部书记讲解农业托管集体经济。建立巩固衔接工作动态通报机制。利用党委扩大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判存在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利用数字乡村信息平台,每天通报专项工作情况,反映群众关切关心的事情。
四是抓专项整治,促重点突破。针对巩固衔接任务重、时间紧,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大排查大帮扶专项行动,将全镇大数据平台监测到的疑似风险对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新识别监测户占比达到8%以上。针对如何有效增加三类户收入,组织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专项行动,广泛动员帮扶派出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购买消费农产品,切实增加三类人群收入。制度化纵深推进移风易俗,为丧事简办立规矩,为婚事新办树标杆,为余事不办划红线,倡树文明新风,减轻群众负担。截至2023年6月底,全镇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69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
五是抓督导指导,促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专班13个,组建三个督导小组,分别由一名副职、一名驻镇工作队员、一名乡镇站所骨干组成,“四不两直”对各村巩固衔接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分村分类建立问题督导清单,既督导工作进展,又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跟踪问效。根据督导情况和指标推进情况,各村一条龙排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六是抓典型引领,促全面推进。运用先进典型方法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大张旗鼓地培育一批、发现一批、选树一批,在全镇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宣传先进的社会氛围。组织各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同台展示巩固衔接工作成功做法和工作成效。组织评选“模范驻村工作队”,树立标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七是抓人才回引,促就业创业。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巩固衔接的有力举措来抓,探索出“外出务工开眼界,返乡创业惠乡邻”的引才、育才、用才城庄实践。建立外出青年人才库,在阳宇会村建成全县首家村史乡贤馆,引回外出创业成功青年10余人回乡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山西省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建成出菇棚400个、温室大棚85个、养菌棚110个。
(作者系临县县委常委、城庄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