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如何扎实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取得成效?

晋鄂皖豫蜀冀陕蒙八省专家来“寻道”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图为论坛会现场。冯海砚 摄

9月14日,汾阳市贾家庄村。

上午八时半,晋鄂皖豫蜀冀陕蒙八省十四地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论坛”在这里举办。论坛上,80多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取得成效”这一主题,结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开展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共同探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努力开创法学工作时代化崭新篇章。

据介绍,今年5月份,吕梁市法学会向全社会发出关于举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论坛”的倡议,得到了湖北省宜昌市法学会、四川省绵阳市法学会、泸州市法学会、安徽省芜湖市法学会、河南省安阳市法学会、鹤壁市法学会、河北省怀来县法学会、陕西省渭南市法学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法学会等的积极响应。此次论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互相学习交流全国各地的先进工作经验,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落地生花,走深走实,使这一工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法学会系统独具特色的亮丽品牌。

论坛中,湖北省宜昌市法学会、四川省泸州市法学会、河南省林州市法学会、安徽省芜湖市法学会、河南省鹤壁市法学会、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法学会、汾阳市法学会、吕梁市法学会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体制、经验做法作推介。其中,宜昌市法学会首推的“四三二一”调解工作法,泸州市法学会首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林州市法学会组建四个专业团队,健全五项工作制度,展现了四大效果的做法,芜湖市法学会扎实推进“首席进基层”“润心”法治公益活动的做法,鹤壁市法学会按照“六化”推进法学会规范化建设,确保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有机构去管理、有人员去推进、有措施去落实的做法,以及游仙区法学会坚持“五强化、五着力”,形成“党政领导、法学会主导、职能部门联动、事权单位负责、首席把脉、专家会诊、社会监督”的“七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的典型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肯定。

汾阳市在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中,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的做法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施以来,汾阳市法学会不仅解决工作主体的问题,从选聘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手,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主体,建立了“两委三中心”的组织架构,形成和完善了“五位一体”运行的工作机制,而且形成了品牌特色。目前,已经形成信访积案化解和公共法律服务两大工作亮点和品牌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汾阳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还借助和利用法学会工作平台,参与和助力当地法治实践,在重大课题研究、重大风险评估、重大矛盾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法治实践等六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机制、体制和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

吕梁市法学会是此次论坛的倡导者、策划者、主办方,该法学会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践中,探索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公众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该法学会聚焦“四个重大”有关事项,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最紧要、最急迫、最“棘手”矛盾纠纷问题。真正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成为市县两级法学会服务法治吕梁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与需求相结合;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培养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推动了法学会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

“八个地市法学会的经验交流介绍,有观点、有见解、有做法、有成效,为我们今后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提供了鲜活经验,听了之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既体现了各地市法学会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成功实践,更发出了纵深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时代强音。”吕梁市法学会秘书长王永卫在主持论坛时颇有感触。

山西省法学会理事、吕梁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卫霖生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兴起,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化解、规避这些风险,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有丰富经验的法律专家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咨询服务。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希望可以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的交流合作,以交流合作为纽带,加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的成果转化与应用;以成果转化为动力,全面推动法学工作蓬勃发展。希望各法学会多沟通、常联系;多来往、常交流;多研究、常总结;多创新、共发展,共同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再上新台阶。”卫霖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