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案管“小窗口” 检察“大管家”

——看临县人民检察院如何让业务数据跑出“加速度”

□ 本报记者 王洋 通讯员 李杰 刘琪

如何加强对检察官办案流程的监督以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当前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临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牢牢把握新时期案件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主动思考、精心谋划,不断加强和改进案件管理工作,通过找准工作着力点、结合点和切入点,抓好常规工作,突出亮点工作,努力构建新时代案件管理新格局,为“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章立制,加强监督

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该院积极适应最高检“质量建设年”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整合资源、与时俱进,通过建立和完善受案审查、工作台账、案件流转、办案期限预警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将不符合受案标准的案件一律阻挡在门外。

狠抓落实,跟进改革需求,推动监管配套。为服务和保障司法责任制改革,建立全覆盖全留痕司法档案管理制度,确立“谁办理谁填录、谁审核谁监督”的基本原则,从细化亲历性办案事项和监督节点入手,将证据复核、甄别等体现办案亲历性的指标细化为审看光盘、自行补差、复验现场等数十项事项,覆盖办案节点和全过程。同时,建立案件评查工作机制,将案件评查结果记入司法档案、纳入业绩考评,作为评价检察官办案业绩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激励办案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创新机制,打造全覆盖、全链条涉案物品管理,落实监督同步。案管部门切实履行对涉案物品的监管职责,通过核查侦查终结报告和相关法律文书,对侦查机关随案移送和检察机关办案部门扣押、冻结的涉案物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涉案财物“入库、在库、出库”管理定期清查工作机制,实行“一周一检查、一月一盘库”,确保涉案物品及时、依法、规范处理。与金融机构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对货币等特殊物品,使用金融部门的财物保管措施,防止特殊涉案财物因保管不当而毁损。

严把案件“进出口”安全关,形成管理闭环。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实现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充分履行统一收案、受案审查、案件分流、案件换押和送案核查等职责,切实把好案件的“入口关”和“出口关”,提高司法办案水平。出台送案规定、与公安机关衔接电子卷宗移送工作规定、送案审核规定等相关制度,从案件管辖、卷宗材料、涉案财物、系统报送等方面进行了专门规定,保证案件流转及时,促进办案规范有效进行。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落实随机分案分配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关系案、人情案。

动态监管,全面审查

让案件少出错不出错

个案的数据准确是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的基础,该院采取“数据审核+质量评查”方式,实现对个案数据准确性的精细化核查。

强化流程监控,及时整改问题。加强对案件的日常预警监督,落实流程监控日志机制,加大网上系统巡查的次数和频率,进行统计数据与案件在系统内节点状态的常态化比对,案管部门统计员对日常数据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直接与承办检察官联系,通知其及时整改,同时,充分发挥业务部门数据管理员的作用,由业务部门数据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的负面、核心数据问题予以监督整改,提升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对受理的每一起案件,从受案至结案整个过程实行专人把关、跟踪、预警、催办和监控,做到流程管理不间断、不“离线”。

开展案件评查,力求办精品案。充分发挥案件管理部门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常规抽查、重点评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评查,对案件质量坚持每月一次常规评查、每季度进行重点案件评查、每年对专项行动中办理的案件进行专项检查。针对评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案件,要求业务部门一案一剖析,对共性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杜绝其他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案卷质量评查情况通报至工作网中,让办案人员红红脸、出出汗,促使其整改完善,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对案件质量高、办理效果好的精品案件及时总结上报,努力推出更多精品案件。

加强培训指导,提升业务水平。案管部门在落实数据监管责任的同时,依托小课堂、数据通报等形式反哺业务部门,辅助提高各部门系统使用和信息填录的规范化水平。2022年以来,对业务部门干警开展小课堂培训1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业务部门数据规范填录水平和能力。

分析研判,数据为主

让决策更科学更高效

发挥好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数据“指挥棒”作用。该院在强化研判意识、提升研判能力等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周部署、月汇总、季通报、半年分析、年度研判等形式对各业务部门和检察官办案情况认真分析研判,通过挖掘数据背后潜力以提升数据研判分析的精准度,推动数据管理与高质量数据研判相辅相成。

常态化开展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每月、每季度由检察长主持召开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院领导、检委会委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各员额检察官参加。案管部门制作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报告,围绕考核指标,通报全院月度、季度业务数据主要评价指标运行情况,对标位次排名,对业务数据指标的升降、变化异常问题,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进行逐项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说明,以供院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参考,促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检察长对月度、季度全院业务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结合数据态势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

精细管理,盯办各部门业务数据。根据案管部门的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报告,业务部门及时召开部门会议,对本部门数据提升或下降情况进行分析,找准找实原因,明确改进措施,做到立行立改,增强补弱,实实在在落实监督责任,充分发挥业务数据分析指引作用,促进各项业务齐头并进。2022年以来,该院立案监督、捕后案件效果、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等主要指标都处于全市先进行列。

加强对数据问题的后续跟踪。案件管理部门强化对分析会后重点指标运行的监控、预警和提醒,定期通报,做到精细抓和抓精细相结合,促进业务部门跳出该院看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纲”,不断补齐短板,促进检察业务提质增效。

严格规范案件管理办公室窗口服务质量。该院案件管理部门在案件受理、律师接待、检务公开、群众来访方面建立“一站式”服务,不仅为群众搭建起了便民利民的“连心桥”,也充分展示了阳光检务的“新形象”。

案件受理“一站式”。充分依托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及政法跨部门大数据等信息化平台,将案件受理与12309进行资源融合,实现案件集中管理,促进了规范执法,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强化了内部监督制约,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等职责,实现对执法办案的统一、归口、全程、动态管理。

律师接待“一站式”。开辟律师阅卷“绿色通道”,设置律师接待专门窗口,将12309热线、12309中国检察网与律师接待职能整合,专人负责受理、协调、办理律师阅卷等相关事宜,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2022年以来,该院共为律师提供阅卷180余次。“以前到检察院查阅案件卷宗,至少得花半个多小时办理相关手续,现在只要到窗口提交申请就可以直接去阅卷室进行电子阅卷了,特别方便!”经常到临县检察院办理业务的高律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便民服务和工作人员的热情。

深化检务公开工作“一站式”。依托12309公开听证室、检察长接访室、远程视频接访室等功能室,建立健全第三方力量参与化解工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律师等通过召开公开听证的方式对拟不起诉、立案监督等案件进行公开听证,积极运用公开听证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着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2022年以来共召开公开听证会53次,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181人次。依托12309中国检察网,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公开法律文书12份。

群众来访“一站式”。保障群众信访有人管、群众电话有人接。按照“应办即办”,在12309大厅设置专门接待窗口,严格执行7日内程序性答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规定,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次门”就能办成事。2022年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息诉罢访率为100%。

临县人民检察院案管部门始终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努力把案件管理做成强项、做成精品,大力推进案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以此服务和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