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对策探析

□ 李二明

档案文件存档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关键性构成,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方式,创新存档管理方法,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助推档案文件存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的变化特点

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的职能责任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要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特点,对档案管理中的各个程序进行综合性优化与创新,如立卷、借阅、转递、归档等,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全面性管理,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为事业单位职能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因此,要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改变以往单一新的馆藏结构,迎合社会新时期对档案资料的新需求,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运行需求的适应性。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健全管理机制,从而全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的优化。

二、档案文件存档管理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意识不到档案管理的必要性,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非常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化开展,严重降低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此外,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细节化条款,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符,操作性不强,严重扰乱档案文件存档管理工作秩序,且容易引起档案文件损坏、丢失、被盗等现象,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档案文件存档管理水平低。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管理人才、技术、设备的合理配备,很多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专业技能较低,再加上信息技术设备应用不到位,严重降低了档案文件的管理效率,甚至引起文件资料的损坏、难以查找等;同时管理人员不稳定性,缺乏优质的工作环境,人员流动性较高,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引起档案存档混乱、分类不合理、不按时归还等,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三)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与新时期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严重不符。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事业单位档案文件数量、种类越来越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档案资料的查询、利用造成很大的不便利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落后,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不充分,缺乏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有效性应用,对档案文件存档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很大阻碍。

三、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的优化策略

要结合具体需求,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如要对文件存档规范进行明确,尤其要对档案文件的借阅、查询、调取、利用等环节进行实名登记,强化文档管理效果,从而全面挖掘档案数据的内在利用价值;此外,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使其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有效性提升,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供主动性服务,强化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的整体服务质量;要加强档案管理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对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进行全面性调研评估,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者管理漏洞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档案管理规范条例的贯彻执行,实现档案的全过程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要注重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实际需要,对制度条款进行细节化处理,要有实用性,且语言简明扼要,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契合,保障档案管理业务的高效开展。

(作者单位:吕梁市生态环境局交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