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碧波清流漾交城

——交城县全力做好“水文章”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 本报记者 刘华

仲秋时节,跟随吕梁市生态环境局交城分局水股股长薛应龙前往交城县西营镇石侯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平行而流的磁窑河与白石南河,河面上波光粼粼,岸边芦苇随风荡漾,泛着涟漪的水光与远处垂钓的人影交融相映,惬意又美好。

提起磁窑河的过去,薛应龙心中感慨万千:“2019年以前,我沿河两岸走路,到处都是比人还高的杂草,各种污水导致河水富营养化,水中没有任何生命存活的迹象。”

作为汾河的一级支流,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被称为交城人民的“母亲河”,也孕育了灿烂的交城文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无序排放、城市建设雨污不分、农村水体黑臭不堪,致使磁窑河“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9年以来,交城县以推进环保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突出环保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磁窑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交城县分别在城东、城西和城南布局开发区、西营镇和县城3个污水处理厂,有效收集解决城市周边的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并在与文水县交界处的石侯村建设了磁窑河交城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总把关”工程,上游河水流到把关工程处蓄积起来之后,通过提升水泵把河水打进高效生物滤池,利用池中的高效微生物降解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处理达标之后流入自然湿地。

“开发区内涉水企业的污水先是全部纳入各自厂区的污水预处理设施,经预处理后,再流入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也要先经过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标后,最终都汇入磁窑河。”薛应龙说。

所有处理过的水汇入磁窑河后经过领先的G-BAF工艺,不仅可以对高浓度、难降解的出境河水进行集中有效处理,还能起到湿地生态修复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磁窑河流域上游水质。

同时,交城县把汾河流域磁窑河(一级支流)交城县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建设磁窑河稳定塘湿地系统、白石南河稳定塘湿地系统、五村公渠截污与生态调节系统等,有效提升磁窑河水质,实现生态蓄水和区域生态补水。

如今,磁窑河交城出境水质已稳定退出劣V类,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以上。在磁窑河、白石南河、瓦窑河汇合后的下游,形成了大约25000平方米的河滩地,总体积为40000立方米的高效微生物强化氧化塘自然湿地系统,构建了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共生的生物操纵系统,强化了生物生态修复功能以及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

“现在河道里至少发现了7种野生水鸟,野鸭子和鱼更是层出不穷,闲暇时间,前来散心和垂钓的人也多了起来。”薛应龙说。

潺潺的河水缓缓流动着,流淌出一片绿色生机,也映照着交城县答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答卷的信心与决心。交城人民也将全力做好“水文章”,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