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

聚力政校企合作 赋能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高茜 通讯员 安豪

秋日交城,硕果累累。10月20日,交城县政府会议室内群英荟萃。煤基新材料——新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升级研讨会暨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催化剂应用工业侧线中试成果发布会在此举办。市领导和专家学者、科研院校、诸多企业负责人等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分享成果,交流观点,为吕梁的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交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奉献更多科技力量与宝贵智慧。

“今天发布会的成果,是在以往合成气一步制烯烃技术上的一次颠覆性突破。通过最新试验测试发现,‘合成气费托合成一步制烯烃’技术,烯烃收率达到80%以上,一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超过90%,从试验数据上看该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陈绍云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时,现场掌声雷动。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突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成果,更是吕梁市委、市政府和交城县委、县政府成功引进并大力支持的结果。

政校企合作是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校企三赢的重要模式。交城开发区焦炉煤气资源丰富,以此为契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做好一氧化碳转化利用对交城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21日,市委孙大军书记与大连理工大学专家团的一场座谈会拉开了此次政校企合作的帷幕。

大连理工大学“合成气经费托合成一步制烯烃”催化剂应用工业侧线中试设备,是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可利用吕梁丰富、低价的焦炉尾气生产烯烃,可实现焦炉尾气的高效利用,为区域碳中和贡献巨大力量,且烯烃产品也有巨大的应用空间,进一步增加煤焦化副产化产转化利用的价值,从而促进煤化工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发展。

经过这次重要的思想碰撞后,交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推进,特派考察团前往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洽谈,就试验项目落地进行了研商,并签订了框架协议。调研指导、实地考察、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有利于项目落地的措施有力推进。不久后,项目选址已经确定,项目所需资金已经落实,项目设备已经定制,合作方式基本明确,这一切动作都为后续项目的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项目专家团队的到来让交城发展的动力更足,为解决项目组人员的后顾之忧,交城经开区为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提供人才公寓食宿、交通及办公场所等全方位服务。此后,美锦集团将下属企业润锦化工作为项目试验场地,配套搭建操作室,焦炉煤气、氢气、电力、循环水管网及其他公辅设施,确保了中试孵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合作一步步展开,进程一步步推进。2023年5月初,定制的项目装置从河南洛阳分批运抵交城经济开发区试验场地;8月5日,项目完成反应釜、配电柜、管廊基础等全部设备安装,具备供气试生产条件;8月10日,项目正式点火运行。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9月25日试验成功,顺利拿到工艺包关键数据。

“该项目的试验成功,将填补我国利用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技术的空白,今天,通过发布会的形式跟社会各界分享这个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吕梁、发展煤基制烯烃战略新兴产业的信心。”陈绍云兴奋地介绍着。

自此,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降碳推广提供关键性技术保障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目前交城经济开发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约为530万吨每年。下一步,我们将借助大连理工大学的人才力量,利用一步法制烯烃的创新技术,逐步实现开发区二氧化碳捕集的全覆盖,实现焦化企业焦炉煤气提取氢的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交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校、企深度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关注交城,投资交城,建设交城。”交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引资部部长平凯斌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