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是临县气候最冷凉的地带,今年我们试种了五个品种,省高粱研究所的专家们这次过来,通过高粱栽植的土地、密度,高粱穗的出籽率、含水量这些重要的测量指标,最后按照比例计算出每个高粱品种每亩的产量,为将来指导种植提供重要参考。”10月12日,在临县城庄镇郝家湾村靠山的一条山沟里,乔玉宝手拿木棒,蹲在一块高粱地边的石头上,不停地敲打着装在网状袋子中的几穗高粱穗,帮助专家准备测量产量的样本。
2017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鏖战正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临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脱贫摘帽目标和“六新临县”建设,狠抓攻坚深度贫困各项超常规举措的落地见效,向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奋勇迈进。就在这一年,已在农资销售领域站稳脚跟的乔玉宝,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经过多方调研,注册了临县高粱红种植专业合作社,进入酿酒高粱种植领域。
“当时,按照政策,政府会给种植户提供种子和化肥,帮助发展高粱种植,为此我们吸纳19户贫困户入股,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新模式,在雷家碛乡王家坪村试种了1000亩专用品种‘汾酒一号’,大获成功,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乔玉宝回忆道。
随着合作社试种取得成功,第二年,雷家碛乡建立以王家坪村为中心的高粱种植基地,正式启动万亩酿酒高粱标准化种植项目,项目涉及全乡种植户1058户,其中贫困户662户,一年时间就使户均实现增收5800余元,带动社会效益1000余万元,脱贫效益非常明显。为了畅通高粱的销售渠道,这一年,依托脱贫攻坚战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临县与汾酒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为合作社大胆放手发展高粱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我们在雷家碛乡种植一万亩高粱的基础上,同时在石白头、玉坪、兔坂等乡镇发展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带动种植户2900多户,收购价达到每斤2元。”乔玉宝介绍。
2020年,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借助合作社平台,乔玉宝帮助种植户们争取农资补贴,增加农业收益,为群众的脱贫增收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但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下,只有流转土地才能受益,乔玉宝自己有限的土地,反而没有给家庭带来多少收益。2021年,他决定多流转些土地,扩大自己的种植面积。
“经过考察,我发现白文土地流转价格低,还比较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夏季降雨量在临县来说还较多,是一处发展高粱种植的宝地,所以我们在这儿流转了1200多亩,全部种成高粱。”站在白文镇中庄村的一个山头上,指着漫山遍野正在褪去绿装的高粱,乔玉宝自豪地说。
如此规模的种植面积,不可能再走“早出晚归”和“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老路,乔玉宝引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从耕地、播种到收割,全流程都采用机械化作业。为此,购置了4台拖拉机,5台播种机,2台撒粪车,3架无人机,2台收割机,主要劳动力只有8名农机手。
“现在人工很贵,村里能找到的劳动力,一天也至少得150元,还收不下一亩的高粱穗,用机器一亩需要120元,但一天能收50亩,收完还都是颗粒,可以直接卖。”乔玉宝说。
在发展自动化种植的同时,他依托中国科技协会、中国作物协会、山西农业大学、山西高粱研究所、市农业技术指导站等机构,经过反复实验,将具有稳产特性的晋杂22号高粱作为主要种植品种,紧跟全市白酒产业发展战略,与汾酒集团、于成龙酒业、山西宗酒酒业、山西老传统酒业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白酒产业提供优质高粱。
“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孩子的教育,一个是发展高粱。目前,三个孩子都已上了大学,二女儿还在本校保了研,高粱种植除了自己的1200多亩,还带动全县34个合作社,发展了高粱种植两万亩,每亩增收300元。下一步,我希望顺应政策引导,依靠科学技术支撑,依托自然环境及气候,继续发挥以农带农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乔玉宝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