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梦想中的美丽村庄

——兴县瓦塘镇后石门村走访记

□ 任小琴

“石门庄,古镇房,古镇遗迹处处藏。屏门场,生意房,店圪堎上酿酒坊。前街后街都向阳,风光日丽好地方。”

“前村移到后坪上,新窑楼房一行行。甘甜泉水瓮里流,晚上路灯明又亮。水泥路,户户通,村前公路跑班车。摩托三轮电动车,好些人家有小车。家里全是电器化,电脑冰柜也用上。液晶电视墙上挂,智能手机人人装。暖气家家都安上,空调有的也用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道出了如今的兴县瓦塘镇后石门村的新面貌。

阡陌交通便民生 基础设施大变样

2018年,后石门村作为全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风貌改造。工程投资1800余万元,累计改造通户道路2500米、通村道路两处300米、景观步道600米,改造农户窑洞368孔、户厕36所,新建公厕2所,建设上下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等;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小广场、小公园。自此,后石门村民实现水、电、路、网、气一应俱全,个户转变和整村提升同步同向。不仅如此,“村史馆”“农耕民俗馆”“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等游客接待及文化展示中心拔地而起,宜居指数节节攀升,从太原、鄂尔多斯等地输出的劳务陆续回流,在村常住人口逐年回升,目前有200多人,尤其青壮年不少,乡村活力满满。

2023年5月,全县城乡公交免费通行,老百姓们交口称赞。其中一条线路便是黄河边六郎寨景区途经后石门往返县城,后石门村进进出出的人群更多。从工业大道到瓦裴线、从城乡公交到村内大道小路,后石门的全村筋脉都被打通,村民出行、农作更加方便快捷,好不酣畅淋漓!

各尽其才谋发展 文明清风拂山岗

后石门村由后石门和常申、上虎梁2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常申村、上虎梁村在脱贫攻坚期间整村搬迁。户籍人口451户1287人,常住人口137户201人。耕地总面积4500亩,其中退耕还林2800亩,水地400亩,人均耕地3.5亩。岚漪河从村旁由东向西流过,把河谷平地分为南北坪。南坪树木丰茂,多为果树;北坪百亩良田,一马平川。放眼望去,地势之美尽收眼底。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养殖、种地,部分村民还有征地补偿,大多数人家同时占据两三项。年长者靠苦力吃饭,年轻人靠装潢、汽修、驾驶等手艺挣钱;文化水平高者在企事业单位上班有几十人,有地市级干部及中级教师;头脑灵活的人加工红枣、办水厂、洗煤厂、开饭店。少数种地的农民在瓦塘镇上逢二、五、八的集市针对外乡人售卖时蔬、杂粮、红枣等纯天然农副产品。村民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收入呈多样化。2018年底整村脱贫,2022年人均年收入10600元。

由于毗邻中铝集团氧化铝厂、电解铝厂两大企业,在村人员务工集中在铝厂生产、维修、保洁、后勤岗位的村民有40多人。村民骑摩托、电动车上下班,吃住在家里,所得均为纯收入,月工资2000至5000元不等。此外,养殖是村民增收又一途径,村中有养猪户两户,年出栏约300头左右;养羊户四户,共养700余只;小型养鸡场一处,养鸡200只,还有牛40多头。

刘椤则是后石门村上虎梁小组人,种地、养殖样样精通。近年来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由原来的1头牛发展到现在的4头,由原来的1只扶贫羊和几只自家养殖羊发展到现在的56只羊,还种植耕地20多亩。同时,他还鼓励儿子刘利云参加电工培训,现在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电工,帮助村民解决因电出现的很多问题,给村民减去了不少维修费用。刘椤则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被村委评为星级文明户。

像刘椤则这样的文明户村里还有很多,如孝老爱亲、勤俭办事、诚信守法、崇文学技等。为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支两委深入推进“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从2019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通过评选的星级文明户占全村户籍人口的71%。

后石门村村风文明,红白事上一家做事,十姓帮忙。究其缘由,不止因为农民淳朴。该村外来户迁入较多,赵、高、崔、王、阮、白、裴、马等姓氏杂而总数少,相互通婚现象古今皆有,青梅竹马、同村结婚的故事几十年来不时上演。因此村民之间互相扶持,团结和睦,同姓必是一个家族,异姓则可能沾亲带故,村民之间联系紧密,是后石门村有别于瓦塘镇其他村的一大特点。

返乡创业向阳行 致富不忘乡邻情

在后石门的能人群贤里,现年37岁的阮文兵,凭着睿智的头脑和顽强的意志,拼出一条发家致富的成功之路。

阮文兵幼时顽皮捣蛋,90年代村里小学又是放养状态,更不知学。15岁辍学先后在太原、鄂尔多斯当木工、跑运输、开服装店、批发酒店用品,每干一行他就钻研一行,从来都是蓄势待发、乘势而上。踏实苦干数年小有积余,以此为本钱,24岁那年加工熏枣一个月内赚10万元,积攒下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为兼顾家庭,外乡闯荡13年的他转辙回村。

当时还是铝厂基建时期,对工程机械有需求缺口,他便钻研铲车的驾驶、租赁,开启他在农村的事业。他秉持的原则是“多思苦干出成绩”。就这样,他招呼几个村里人开始承揽施工项目。一切经验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近几年,工程量增多,他注册了施工队,每年用人约1500个工次,带动村民增收30余万元。这些工人中,几乎全是年长于他的本村村民,人手不够还会叫外村人。碰到复杂的技术要求,他自己琢磨透了再教给工人,而且始终现场监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在他眼里,干活不分苦和难,越是艰险越向前。工作量加大或者紧急时,不眠不休奋战于施工现场,保证工作进度的同时不忘工程质量,受到总包和甲方公司的高度认可。工程款有时难收,常常是他自己垫钱先付村民工资。“都是一个村的,辛苦干上一年,能结清的工资向亲戚借钱也要给全,来年才好意思再叫人家跟上咱干活……”阮文兵这么说。

“人的生存空间有两条线,一条是你的能力,一条是你的忍耐力。你要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你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的大。”多少年苦心经营,阮文兵凭一己之力,于2015年购置新车,2021年住进县城楼房里。

春天,村子东、西两头的果树林里簇簇桃杏挂满枝头,芳菲满园。夏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宽阔街道古朴淡雅、干干净净。秋季给你一个谷仓满满的小院。冬雪来临,人随土地休养生息,为来年新一番的耕作积蓄能量。后石门村民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乐趣盎然,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