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这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中,父子4人接力踏入军营,在各自的青春年华里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用实际行动续写着这个家庭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任海祥是中阳县金罗镇沟门上村的一名退役军人,曾在1986年入伍,在河北省唐山市某部队服役5年,退役返乡后与妻子李中林组建家庭,共育有3子,夫妇二人相濡以沫,尊重老人,与邻里相处和睦。作为妻子的李中林更加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坚信只有把“德”教育好了,才有资格理解别的教育,不仅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夫妇作为农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与大多数人一样辛勤劳作,努力生活,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养育家庭。如果说非要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因为丈夫任海祥曾经是名军人,接受过党和部队的培养和教诲,因此更加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军队,认同军人的牺牲奉献,具有强烈而又朴素的国防意识、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从小就对国家和人民军队充满了热爱和敬意,并在成年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续父亲的家国情怀。次子任亚荣于2011年高中毕业后选择报名参军,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满脸欣慰并激动不已。在孩子当兵走的那天,她把嘱咐说了一遍又一遍,眼泪擦了一次又一次。次年,长子任亚舒向他提出也要报名参军,她和丈夫大为震惊,因为与同年参军的人相比,长子当时21岁的年龄已明显偏大。但在孩子的解释下,她和丈夫选择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选择。时隔一年,又给部队送去了第二个儿子,在同样的地点,同样嘱咐说了一遍又一遍,眼泪擦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孩子们也不负期望,在部队刻苦训练,飞快成长,次子任亚荣更是表现突出,多次获得表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三子任亚辉在高中也毕业时也曾想追随父亲和哥哥们的脚步报名参军,但在父母和哥哥的劝说下选择继续求学深造,并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报考军队文职,目前工作于陕西西安空军工程大学,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这个家庭的力量。
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母亲李中林的重要支持。她明大理,晓大义,深知“有国才有家,国安家才安”的道理,因此她从未抱怨,从未退缩,始终坚定地支持着丈夫和孩子们的决定。她说:“我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如果她是男儿身,也一定会从军报国。”
伟大从平凡开始,伟大事业也由平凡人创造。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只是因为他们有着朴素的家国情怀,又用最朴实、最有力的行动身体力行,才变得有些许不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点星光,辉映苍穹,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个平凡人的参与,而他们的行为必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强军兴军事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