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流感的高发季,近期又有肺炎支原体在青少年人群中大肆流行。那么流感、普通感冒和肺炎支原体有什么区别,如何辨别这些传染病的症状?怎么防治最有效?
近日,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吕梁市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儿科、中医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的医学专家。
该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闫婧的解释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肺炎支原体都是呼吸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他们在传播方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大部分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会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症状的相似性导致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同一种疾病,但其实不然。
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赵甜甜特别提醒,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老年人、儿童、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等免疫力差的人更要引起注意。
中医科主治医师姜保安向记者讲述了中医治疗流感、普通感冒和肺炎支原体的方法,他说“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病毒或者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必须要把这些微生物杀死才能治好疾病,所以大家会选择服用抗病毒药物或者是抗生素来杀灭病毒和细菌。但是中医认为人和大自然的微生物是共生的,人为的运用药物去杀灭微生物是不符合生命科学的,药物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导致人体微生态失衡,对人体不利。中医治疗这些外感疾病的宗旨是扶正祛邪,帮助人体去祛除病邪,并且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快速治好疾病,而且疗效十分可靠”。
一定程度上,普通感冒比流行性感冒症状轻,但是流行性感冒的危害又在哪里?
“流感患者会感觉身体不适,一般会在4-7天康复;特殊人群会加剧原有基础疾病或引发并发症:如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老年人继发肺炎,孕妇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等。”赵甜甜说。
“流感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热(38.9-40℃)、全身症状明显,如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和疲劳乏力等。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症状更加严重,且发病迅速。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数人在一周内可自愈,但在孕妇、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流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和脑膜炎,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闫婧说。
相较于流感、普通感冒,一些年轻家长最关注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症状有哪些?出现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家长怎么尽早识别重症?这些问题也是记者与几位医生交流最多的话题。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发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中,通常病毒占80%左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而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干咳,反复发热,青少年易感,抵抗力差的成人亦有发病。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通气不良的环境下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多发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儿科主治医师庞欢欢说。
据介绍,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轻症肺炎病程较短,重症肺炎病程较长。支原体肺炎病程一般2周至4周,及时识别、及早治疗是关键。近期各类呼吸道感染较多,如果孩子发热持续3天,体温没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及时就医。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庞欢欢解释,“当然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完全区分是哪种感染,最终的确诊需要抗原、抗体或核酸的检测才能明确。”
“针对明确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轻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首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如出现耐药,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特别需要注意,这些感染都有发生肺部炎症的风险,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庞欢欢给出了建议。
预防是控制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几位医生建议,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好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患者。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注意遮住口鼻。勤洗手,戴口罩,流感季节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庞欢欢说,“疫苗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在感染病毒时提供保护。老人、儿童(尤其是学生)、孕妇、医务人员、慢病患者、养老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均应接种疫苗。接种后人体需要约2-4周时间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所以流感疫苗最好在每年秋季,流感流行高峰前完成接种。产生的抗体保护水平至少可维持6个月左右,所以最好每年都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