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涛) 今年以来,方山县坚持立破并举、治建同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持续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风俗习惯,陈其久远;移风易俗,任重道远。今年以来,方山县委、县政府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工作,作为国考反馈问题整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他们组织开展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 同台比武,现场过招,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组织司法、民政、农业等部门对9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和4个社区居民公约进行指导规范,并督促全部上墙,成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全县开展“十佳村规民约”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优秀村规民约汇编成册,印发各镇(村)学习借鉴,并推荐孔家庄村、来堡村两个村的村规民约参加全省优秀村规民约评选。
典型引路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有效方法。方山县发挥“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里优势,充分挖掘于氏族规家训的精神内涵,在用好用活已拍摄纪录片《于氏家风传古今》,“三弦书”《移风易俗树新风》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于成龙廉政主题文创项目,传承弘扬包括“于氏家风”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尊良俗、除陋习、树新风的内生动力。全市首批命名的移风易俗示范村来堡村,将新制定的村规民约谱成歌曲,老幼妇孺广为传唱、内化于心。该村还组织开展了“塑我形·靓我家·美我村”文明实践活动,评选表彰26名首届“最美来堡人”;培训选树了王德成、韩小琴、张改林等于成龙品牌宣讲员,形成了于氏故事人人讲、于氏家风代代传的浓厚氛围;推出红白事宴一条龙服务,统一实行自助餐,免费提供婚礼主持、丧事礼仪、音响设备、电子屏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让村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积翠镇孔家庄村馨心孝善基金扩面提质,唤起了孝道新风,引领全县形成“弘扬孝道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圪洞镇庄上村和峪口镇张家塔村结合乡村旅游,推出“旅游+移风易俗”模式,打造了移风易俗主题公园,设置移风易俗打卡点,在润物无声中深化移风易俗。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是做好移风易俗的关键。方山县组建移风易俗文艺小分队巡回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他们拍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移风易俗系列短剧》3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 见的方式,让移风易俗工作新起来活起来、传得开传得响。利用农村大喇叭开展常态化、高频度宣传,县里在209国道两侧书写大幅移风易俗标语,各村都在醒目位置制作两条以上固定标语,进一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一系列的宣传举措成为引领文明新风的闪闪星光,催生移风易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