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元旦特刊

2023年关键词③

奋斗

图为唐苗

图为唐苗

图为李宇花

图为李红

2023年,你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奋斗算一个。有从无职业到当上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奋斗,有从在消防救援一线到无悔青春的奋斗,有从一名大学生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奋斗……

这些奋斗中有心酸、有等待。但惊喜!

李红

前路漫漫 笃行步步

□ 图/文 本报记者 高茜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夜晚8时许,柳林县李家湾乡下白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红才从村里下班回到柳林县城家中。她迅速脱下带有寒气的外套,冲去洗手间用热水洗完手后顺手到厨房热上晚饭,随后到客厅陪她四岁的孩子。

“这是常态,基本每天都是这个点才能进家门。”李红家住柳林县城,距离她上班的村子车程约一小时,冬天夜长,天黑早,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去工作,也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

今年30岁的李红在亲戚朋友眼中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一面。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自由职业,在她的认知里,工作就应该是轻轻松松、随心所欲,工作环境得允许自己每天都可以打扮得精致,过得悠闲自在。随着时间推移,身边的玩伴大都找到了工作定位,只有她还没有新的规划。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关注山西省启动的“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考信息,或许受从小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影响,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备考行列。经过一年多苦学,2022年10月,经过层层考核,她顺利成为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也就是这次偶然的选择彻底改变了她对工作的认知。

“我是在岗位设定最大年龄的那一年考到李家湾乡下白霜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两委’办公室主任、报账员都是我,这一年多时间简直是刷新了我对工作的认知。”原以为农村工作悠闲轻松,刚去村里报到那天,李红就被眼前略显局促的办公环境吓住了,她想象中的“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场景似乎没有在这里展现出来,而当村党支部书记用那沧桑的大手有力地与她相握时,她才彻底从现实中清醒过来。刚开始她也感到迷茫,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带着这样的迷茫和信念,她开启了自己的农村工作生涯。

农村日常工作较繁琐,工作环境略艰苦。打扮精致、身形面庞都稍显稚嫩的李红,刚开始总是身着西服小单鞋就开展入户工作。村民总觉得这个打扮讲究的小姑娘就是来基层待几天就走,压根不会扎根下去,对她的工作也并不在意,也没那么配合。第一次入户回到家后,白日里的一幕幕不断撞击着她的内心,留给她的有疑惑,有焦虑,有无助,有彷徨。

迅速调整心态,找准位置,虚心学习,不断求教,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和技巧。第一个翻身仗,是在入职后将近5个月时,村里开展自建房排查工作时打的。当时她是联合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村内自建房有无安全隐患工作的主力之一,到了下白霜村杨家岭自然村时,山路十八弯不好走,海拔又高、温度低,但也没让李红停下工作的步伐。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借农户的摩托骑,摩托到不了的地方就徒步,大半个月下来,白皙的皮肤和娇嫩的双手大变样,可也正因为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村民对这个精致的姑娘有了新的认识。

“突破?现在每时每刻我都在突破自我,突破我对工作的认知。”当记者谈到她对工作认知的突破时,李红笑着说:“我可算是明白了面试时候说的那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多形象了。”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她在四个村子几千余亩的土地上,走访了两千余名群众,坐上百姓炕头,聊聊家长里短,谈谈增收致富;乘着村民不太稳当的摩托车,深一脚浅一脚踏入田间地头,识识五谷六畜,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挑灯夜战,谋谋今后发展……这一切都与她曾经以为的“工作”格格不入。曾经,她也在“凤凰花开的路口”尽情畅想,现在她不仅看见村里“凌晨四点的太阳”,也经常披着月光“孤身走暗巷”,但她已经被这片土地深深地吸引着,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前路漫漫亦灿灿,接下来的三年五年十年,我仍旧还是会一往无前,炽烈热望,让这段日子璀璨生光。”李红坚定地说道。

唐苗

生死救援

无悔青春

□ 图/文 本报记者 康桂芳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唐苗是吕梁消防救援支队北川河西路特勤站战斗四班班长,作为一名消防员,他始终把“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荣誉意识刻在心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完成一个个目标。

从一名列兵到二级消防士,他获得个人嘉奖7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2019年、2020年他分别获得山西消防救援总队比武竞赛负重5000米个人第五名,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冬训比武竞赛个人综合第一名、5000米负重第一名。今年在第四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上,他又获得消防个人项目类技术状元。

“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当兵”

“穿这不冷吗?”已经是深冬,一见面,唐苗单薄的着装让记者印象深刻。

“不冷!习惯了!”唐苗轻快地回复,但在采访过程中他声音沙哑还伴随着轻微咳嗽。

去年12月16日凌晨3点,一辆运输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半挂车着火,唐苗和队员们闻讯出动,持续1个多小时作业,火被灭火了,但队员的制服被水带喷出的水全部打湿,因为天气太冷制服又牢牢冻在身上。

“吕梁真冷,在老家重庆每年冬天我只穿一条秋裤”唐苗的话不免展现出男生可爱的一面,与他平日出勤训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高中毕业后,唐苗趁着暑假外出打工,一个多月的打工经历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

“参军去吧,好男儿就该在部队里历练。”父亲的这一句话彻底改变唐苗的人生轨迹。

2015年,18岁的唐苗迈上了参军之路,最终唐苗被分到吕梁市消防支队北川河西路特勤支队,这一待就是9年。

“我得感谢父亲的‘忽悠’,”他幽默地说,“不过如果让我再选,我还会选择当兵。”说话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军人钢铁般的坚毅。

“保证平常训练速度,成绩肯定不错”

去年10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消防救援类比赛)开赛。

11日上午9点,随着发令哨响起,全市尖兵个人四项全能赛第一项挂钩梯上四楼比拼开始。起梯、翻梯、插梯、拉梯上脚、爬梯、入窗每个动作环环相扣。

唐苗扛起肩梯从起点飞奔而出,冲到训练塔下后,迅速登梯而上,直到翻入窗内,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般。回看当天比赛的视频,唐苗还是很激动,他自信地说:“只要保证平常训练的速度成绩肯定不错。”

自去年5月份被选拔进入备赛集训队以来,唐苗每天泡在训练场,开始日复一日地“魔鬼式”训练。

为能够将每个肢体动作做到位,他通过抖音关注了专业人士并进行训练指导。白天训练,同步拍下训练视频,晚上回到宿舍后认真观看视频分析每个动作。为了突破项目技能的每一秒,他反复加练,每天保持八小时以上训练。

“在攀爬过程中,要连续多次把近30斤的梯子挂到上一层,需要强大的手臂力量和核心力量。我比赛那天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了。”唐苗说。

训练塔窗台的齿痕、高空设施的脚印、磨损报废的梯子,见证唐苗每一次进步,从专业到精英的一次次突破。

“人生就像救援一样,迎难而上!”

9年来,唐苗做过后勤,更多是在一线救援。1000多次的出警记录,让他深深懂得消防员必须锻造精湛过硬的专业技能,才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装备。

记忆中有一次出警,遇到一栋居民楼着火,等他和队员赶过去时,年轻的父亲正准备抱着小女孩往下跳,千钧一发,他和队员们及时搭梯子,以最快速度爬上去将父女救下。

作为消防员最无助的事情莫过于当自己的亲人遇难时自己却救不了。

“父亲这边检查出不好的病,是癌症。”比赛前夕,姐姐的一通电话让唐苗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休假期间,唐苗每天在医院陪侍,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许多不曾考虑的人生大事一幕幕出现。

一边是对自己无法在床前尽孝的深深愧疚,一边是谈了2年多的女朋友。留在女友身边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留在吕梁,可眼瞅着买房的钱已全部用来给父亲治病,结婚只能一推再推。听父母话回到重庆?四年后能否顺利晋升?如果没能晋升人生又得重新开始……他陷入人生两难境地。

“其实人生就像救援一样,一个词,迎难而上!”唐苗坦言,这也是9年来队伍教会他的人生秘诀。

从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到山西最北的吕梁,这个26岁的小伙子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这里。

最后他说,希望未来继续留在吕梁,服务吕梁。

李宇花

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 图/文 本报记者 韩笑

晨曦中,李宇花自信从容地走进教室,处理班级事务,细心叮嘱学生打扫卫生、晨读、检查作业;课堂上,李宇花带领学生遨游书海、一起分享名人故事,感悟人生哲理,尽情品味文字的魅力;课间,李宇花和孩子们奔向操场、做操玩游戏……

一脸温柔笑容,一身青春活力,一颗真诚爱心,一腔奉献热血,这是离石区城东小学青年教师李宇花的真实写照,也是她一直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2021年,从运城学院毕业后的李宇花通过招聘考试来到城东小学任教,担任五年级语文老师。初入职场,许是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又或是因为初登讲台的紧张,李宇花讲起课来难免有些磕磕巴巴,学生们对她的语文课堂也总是提不起兴趣,这一度让李宇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那一声声稚嫩的‘李老师好’,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李宇花说道。

为让课堂“活”起来,李宇花下了不少功夫。每一次备课,她都会反复思考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学生的活动该如何设置与展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凝练……一次次的熬夜备课,一次次的磨课修改,一次次聆听教诲,一次次重振旗鼓,李宇花也从最初的心怀忐忑成长到如今的渐趋从容。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由于管理经验不够丰富,李宇花对班级管理多少有些困惑和迷茫。“所幸的是我周围有许多带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我便留意他们对各自班级的管理方法,并虚心请教,大家也毫无保留地给予我指导和帮助,使我的班级管理很快步入正轨。”

带六年级的时候,李宇花发现班上有一个孩子上课喜欢捣乱,还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普通的说教对他收效甚微,家长和各科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观察几节课后,一个课间,李宇花把这个孩子叫到了办公室想跟他好好谈谈。拉着他的手时,这个孩子小手凉凉的,似乎有些抖,李宇花明显感觉到他是紧张的。于是,李宇花耐心地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孩子一点点地放下自己的防备。

“我先是像朋友一样与和这个孩子交谈,然后表扬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同时又委以他‘重任’,让他协助班干部管好那些比较淘气的同学。从那以后,这个小孩就变了,不但上课不捣乱了,而且还监督本班的男同学一起认真学习,遇到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他还积极进行调解和制止。”谈到这个孩子的变化,李宇花满是欣慰。

“身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要多给予后进生、学困生一些温暖,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闪光点。”李宇花说。

课间时,记者看到不少学生围在李宇花身边,争着和她一起玩游戏。李宇花还时不时地帮小朋友整理衣服,她说:“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我也很满足。我的付出、我的价值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

每当有学生热情地向李宇花表达对她的喜爱、每当有家长对她寄予感恩与肯定、每当学校领导及并肩作战的教研团队老师们表扬她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初为人师的李宇花受到莫大的鼓励,也使她更有动力铆足劲继续前行。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李宇花深知,作为一名教坛新兵,自己欠缺的地方还有很多,她无时无刻不在尽全力把自己这“桶水”装满。

“我想,一个教师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断地向下扎根,持续地向上生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不断扎实自己的专业学识、提升专业能力,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有进步的青年教师。”采访结束时,李宇花坚定地说。

在城东小学,李宇花和她的学生们之间的教育故事,依旧每天都在发生着,或感动、或温馨、或烦恼,但更多的是温暖在心、昂扬向上的力量。

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李宇花正坚定从容地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