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韦婷婷:移民社区里的“大管家”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霍爱兰

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麻烦,第一时间想要求助的是谁?在石楼县易地搬迁社区石楼小镇居民心中,都有着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找“韦书记”。

“我们有什么事都找她,她是我们的大管事、大管家。” 社区居民说。

她,就是石楼县灵泉镇易地移民搬迁社区“石楼小镇”党支部书记韦婷婷,搬迁群众心中的“大管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坚守社区移民安置点,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人生追求。

实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石楼小镇社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有3052户9364人,人口总量大、密度高,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较大。”一见面谈及小区情况,韦婷婷就打开了话匣子。

然而,面对诸多问题,韦婷婷没有退缩,她听民意、解民忧、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面对移民群众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韦婷婷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昼夜在岗,加班加点,遍访每一位住户,研究解决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通过各种形式给群众讲解国家对移民后期的扶持政策,并承诺,大家有啥困难都可以提出来,能解决的立即解决,眼前不能解决的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尽全力让大家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

“很细心、很耐心”,是居民对“韦管家”最多的评价。9364名移民群众,谁叫什么,谁家几口人,住哪里,她张口就能答。

社区80多岁的陈大爷,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是位孤寡老人,以前习惯了用土灶,而到移民小区后,老人家不会用煤气灶和电饭锅,吃饭都困难。为了能让老人家安心住下来,韦婷婷每天一到饭点就去做饭,教老人家怎样使用灶具,陪老人家聊天、谈心,嘘寒问暖,在韦婷婷尽心尽力的照顾下,陈大爷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这只是韦婷婷每天奔波忙碌中的一件小事,类似这样的点滴故事,社区每天都在上演。也正是在社区党支部和韦婷婷的不懈努力下,移民群众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逐渐稳定下来。

诚心赢得广泛赞誉

为了让移民群众“住得下”“稳得住”,韦婷婷带领社区党支部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展定期走访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回访,主动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就业咨询、后续服务,用耐心、细心和爱心让移民群众暖心,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在走访中,韦婷婷发现石楼小镇社区有不少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还有部分留守儿童,为解决这“一老一少”的问题,韦婷婷发动组织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如“老年公益课堂”“敬老爱老送温暖活动”等,以各种形式给老年人送去关爱和陪伴,让在外打工的子女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韦婷婷对社区的留守儿童也视如己出,亲自组织开设“六点半”课堂活动,发动社区未就业的大学生给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进一步保障辖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掉队。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贴心的服务让移民群众就业有着落、致富有盼头、生活有奔头,也赢得了移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爱戴。

用心融入到群众中去

“韦书记始终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只要是居民提出的合理需求,无论大事小事,她都很重视,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会耐心解释。”说起韦婷婷,社区同事们都难掩敬佩之情。

作为基层一线的党支部书记,韦婷婷始终保持着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敢于创新。

韦婷婷认为群众有事干,有钱赚,才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要求。

去年秋天,为帮助易地搬迁移民户拓展增收渠道,石楼小镇社区积极主动对接辣椒种植加工企业联系“业务”,将成熟的辣椒树苗运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打工”创收。为解决移民群众就业难的问题,积极招商引资,引进爱豆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8名脱贫群众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一件件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的事件,让大家看到社区党支部确确实实在为群众着想,是他们真正的“主心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安下心、快发展的信心。

自担任石楼小镇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韦婷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易地移民各项帮扶政策,时刻把移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细致地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移民群众排忧解难。

总之,在石楼小镇社区,居民有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社区就有最鲜活、最实际的行动。

作为石楼小镇社区的“大管家”,韦婷婷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对干好基层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如果没把自己融入到群众当中去,我们的工作是无法开展的,特别是移民社区,只有竭诚服务好,才能让他们时刻都有回家的感觉。”韦婷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服务好、把社区治理好、把产业发展好,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切身感受到作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