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马林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人才”无疑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最为关键的动力。
2023年,中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139”工作理念,围绕人才引育留用优,谋长远、出政策、搭平台、抓协调、强服务,多措并举、创新思维,确保人才工作深入推进,不断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聚焦“体现最好质效”
开好引才良方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才集聚,政策先行。中阳县积极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并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年召开了4次研究中阳县各类招才引智人才引进工作,2次专题研究深化校地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充分发挥领导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细化《中阳县人才引进、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办法》,出台《人才引进手续限时办结制度》、《中阳县着力解决引进人才难点行动方案》,制定《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保障;建立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每位县领导联系1-2名中高级优秀人才,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2023年安排招才引智专项资金222万元,安排财政专项资金601.09万元,为全县人才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坚持内外协同,加快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中阳按照“急需、管用、有效”原则,在最短时间、尽最大可能精准引才。以编引才,出台《中阳县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实施方案》,《中阳县卫健系统招才引智实施方案》《中阳县教育系统招才引智实施方案》等3个方案,大规模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共引进48人(研究生25人),其中县直和乡镇招聘到岗20人,到村工作大学生4人,教育系统18人,卫生系统6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部长带队访问复旦大学博士,实现了全职引进博士零的突破;柔性引才,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进智力。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省“博士创新站”柔性引进山西农业大学6名博士入站工作。借助新医院优厚基础条件,7月挂牌吕梁医疗卫生博士服务站,柔性引进各专业16个团队46位医疗专家,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16人;吸引在外人才,建立在外人才“资源库”,及时更新和维护,目前,入库在外优秀人才33名,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在重大节日前通过发送手机短信、邮寄慰问信等方式送祝福,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心系家乡发展,建立“中阳县在外人才”微信群,定期推送家乡的发展变化、人才优惠政策等,激发回乡创业热情。
聚焦“挖掘最强潜能”
拓宽育才路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既要选才,也要育才。中阳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措并举,实施育才工程。通过“走出去、带回来”方式不断夯实内功,选送赴北京重点医院培训医务人员151名;开展乡镇干部、第一书记、村主干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训5期,培训600人次;赴北航开展教师专项培训2期,培训教师60人次;开展北航中阳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1期,培训乡科级干部40余名;开展为期13天的到村任职选调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暨国情调研班,培训选调生33人;举办为期3天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国情研修,培训高层次人才50名。
夯实提能,培育本土人才。“根深叶茂,百炼成钢。”培养本土人才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关键,他们熟悉本地的环境、文化和需求,通常更容易成为当地发展的“领头羊”。中阳在做好人才工作时,一方面依赖外来人才,同时注重培育本土人才,不断建立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立足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城乡失业人员转移就业需求,开展吕梁山护工、中阳耳农、中阳剪纸传承人等市县劳务品牌培训;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开展电商、网商新业态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2211人,新增技能人才1392人、高技能人才87人,全社会整体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连续组织四届县级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由12个增加到24个,参加人数由122人增加到371人,比赛规模、参赛人数稳步攀升,60名选手在市赛中获得“吕梁技术状元”“吕梁技术能手”称号。
基层实践,锻造优秀人才。坚持实践标准,结合人才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安排合适岗位,选派青年人才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改革等基层一线岗位“栉风雨”“壮精骨”。县工信局新引进4人全部担任副股级干部,县委党校新招聘教师选送浙江大学研修,并参与党校文化建设等,引导广大青年人才上好基层这堂课、读好实践这本书。
校地联合,共促人才发展。今年以来,中阳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省社科院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省级技术中心1个,市级研发中心1个,产教融合平台4个。2023年县委书记访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与9所高校新签约16个项目,其中校友招商引才项目2个;在北航、北理工举行枣夹核桃、剪纸文创产品等60余种农特产品的展销活动,截至11月销售农副产品100余万元;全县打造红色教育、国情教育、民俗文化体验3条研学路线全年接待高校师生红色旅游300余人次;在中阳职中建成1个标准化实习基地,各企事业单位接收县内外实践团队11个,实习大学生180余人次;与省社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库基地,开展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研究》等5个课题的合作研究;通过在外人才的牵线搭桥,与兰州大学建立了教育共同体,同时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北航、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在我县开办讲座11场,举办“纸短情长书信交流”“共建书香家园”等校际交流互访活动6次;2023年北航护工新增就业44人;为腾宇-农大吕梁市木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和中钢-北航冶金综合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项目申请校地合作经费支持共280万元;桃园腾阳集团与大连海事大学创建智慧矿山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进行课题审批,进行工程实践,开展大学生联合培养。
聚焦“提供最优服务”
优化留才环境
打造一流服务环境。人才留住,事业就有了坚实的支撑。对此,专门设立人才服务热线,为人才及其配偶补贴申请、居留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体检等事项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10月举行“汇聚青年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奖补发放活动,共发放奖补待遇194.8万元;4月和9月分两批分配人才公寓38套,同步办理了车牌录入、水电开户等事项,协调解决家电维修、漏水断电等关键小事10余项;为县内70名优秀人才提供了市内重点医院免费体检的政策待遇,不断提升广大青年人才的安全感,幸福感。
树立人才活动品牌。设计中阳人才工作logo,并将logo运用于各类人才活动中;举办“青年人才文艺汇演”活动,激励引导全县青年人才坚定信念、勇挑重任、锐意进取;举行“青年人才联谊”活动,为全县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切实增强人才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开设“专家人才爱国奋斗风采篇”专题宣传报道,在吕梁共产党员、吕梁日报等各类媒体刊发人才工作宣传信息15篇,不断激发人才扎根中阳、服务中阳、奉献中阳的激情和热情。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中阳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集聚更多创新要素、人才资源,让更多人才奔赴中阳,助力全面发展新突破,为中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2024年,中阳将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部署,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竭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不断为中阳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与动力,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美丽中阳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