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市农作物高产试验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本报讯 (记者 刘少伟) 去年以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强化创新引领,开展特色农业高产试验,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为全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去年,我市锚定农业强市目标,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农作物单产提升,每个示范片补助30万元,创建了14个市级千亩粮油作物高产示范项目,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田1400亩,区域共性技术攻关田140亩,集成技术展示田14584亩,试验适宜吕梁不同地域条件的高产栽培模式,筛选抗旱丰产的优良品种,探索大面积均衡增产模式。围绕提高农作物复播指数、提升汾酒酿造原料和制粬原料自给率,在文水、方山、汾阳、兴县4县(市)布局8个试验点,开展25亩旱稻引种、20亩大麦引种、30亩豌豆引种3个特色作物引种试验,引导农民恢复复播轮作模式,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复利用,实现一地多收。同时,与山西农大吕梁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杂豆品种选育鉴选、大豆品种选育增密技术、谷子抗除草剂品种选育、高粱立体种植栽培模式等4项联合科研攻关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研究,全力解决增产关键技术瓶颈。

目前,在示范片,玉米、高粱、谷子单产分别较周边区域高200公斤、250公斤、85公斤。试验田里,文水县玉米亩产1058公斤、汾阳市玉米亩产1038公斤、孝义高粱亩产763公斤,均创下高产试验最高纪录。文水早熟马铃薯创亩产4846公斤的高产纪录。高产项目直接参与农户1612户、间接参与农户4535户,初步测算户均增收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