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英杰
如果有人问“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0万元跨越到1000万元要用多长时间。”汾阳市栗家庄镇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利兵会自豪地说“一年”!
鸟瞰这个面积1.1平方公里的村庄,有耕地7000余亩,居民1100户,4000余人。2021年换届以来,田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紧扣乡村振兴主线,以山西省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聚焦发展特色产业、聚焦提升民生福祉、聚焦乡村治理,2022年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2023年达到2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8000元,成为了全市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标杆”和“样板”。
聚焦特色产业
群众增收致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22年以来,田村党总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开始探索一条农旅融合发展实现物阜民丰的振兴之路,确定了“文旅兴村”的工作思路,申请通过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投资1000万元,先后建设童话梦工厂、田村亲子农场体验园、甜瓜采摘基地、禹河风光民宿等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龙头强、产业旺、收益好”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
童话梦工厂占地60余亩,无动力区域设置了勇攀高峰、网红秋千、360自行车、海盗船、火山攀岩、大摆锤、七彩滑道、天空步道等游乐设施,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为集体增收220万元。
亲子农场在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800元每亩价格流转村民土地30余亩。其中12亩用于大棚采摘,20余亩用于小农场建设,由集体经营,2023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李利兵介绍道:“农场全部使用农家肥,拒绝农药化肥。主要种植甜瓜、草莓、各种蔬菜及农作物,还有家禽养殖,使游客能够在休闲中体验农耕带来的乐趣。”
田村毗邻禹门河地势平坦,土肥水甜为甜瓜的种植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气候条件。随着乡村旅游升温,田村打造实施瓜菜示范基地,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村民种植甜瓜和蔬菜,吸引游客上门采摘,体验田园生活。甜瓜产业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已成为发展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田村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业、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多次被评为汾阳市先进村集体、五好关工委、四星级文明村,先后获得村级集体增收成效突出奖、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成效卓越奖。
聚焦民生福祉 推进乡村建设
汾阳市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整治,不断促进土地资源优化设置和高效节约利用,持续助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2022年,田村党总支积极响应号召,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与河堤村、上林舍、桑枣坡等抱团发展,联合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共整治土地1500余亩,省地市全部验收通过,仅此一项就为田村集体增收750余万元。
田村党总支还牢牢抓住以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积极开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提升了整村“颜值”,促进了民生福祉,新村路两侧栽植白皮松488棵,法桐250棵,油松108棵;芦北线栽种白皮松240棵。先后在村主干道和新修路段安装路灯60余盏。禹门河沿河修建护栏7000余米,耗资54万元对田村新街、铺子街改造污水管网1400米;水上乐园段改造农田水利管网1500米;北垣底开展饮用水管网储备工程;刘家庄开展饮用水蓄水池改造工程。2023年,通过“科技小院”引领“庭院经济”、土地增减挂实施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及精品民宿高质量发展,集体经济达到2000万元,田村已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聚焦数字赋能 助推乡村治理
汾阳市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田村作为该市“数字乡村”试点村之一经过积极探索实践,现已建成集乡村产业、乡村服务、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助推乡村治理从复杂、被动、分散向集约、高效、精准转变。
田村党总支坚持守正创新,以数字经济赋能助推乡村振兴。目前,田村已经全面铺设了5G网络,通过小程序将党务、村务、财务、制度和人事等村情全部公开,方便群众及时知晓。田村数字乡村平台运行半年来,推送村务政务信息300余次,监测乱搭乱建30起,服务游客群众3000人次。
如今的田村,产业逐步壮大,村庄日趋宜居,群众富裕富足,山水间袅袅炊烟印证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李利兵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雨污分流管网工程、道路铺沥青提质工程、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同时,着力打造冰雪世界,建设网红大型立体水滑、露营打卡点等游乐项目。并依托禹门河设置河道景观带,规划占地40亩,设置大型龙鳞坝景观,更好地服务亲子游、近郊游人群,打造吕梁的‘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