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持续高质量打好“六张牌” 聚力聚焦六项重点工作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兴县篇章

□ 文/图 张亚东

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主持会议

兴县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会场

各届代表谋发展谈打算

时光向新,逐梦前行。正值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时刻,1月26日,备受瞩目的兴县十七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兴县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兴县这艘经济大船如何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暖民心,擘画兴县发展新蓝图;说实话、谋实策、鼓实劲、出实招,开启转型跨越新蓝图,一年一度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群言场”,更是催人奋进蓄势待发的“加油站”,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光芒在这里得以碰撞,决战决胜的智慧信心在这里得以彰显,30万兴县儿女的民生期盼在这里得以回应,每一个兴县人的工作思路在这里得以明晰。

定基调,聚共识,谋大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高质量打好‘六张牌’,聚力聚焦六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1月26日,在兴县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话语坚定,为全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兴县发展面临的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推动兴县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杂粮之乡 兴旺之县”再次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过险滩,闯难关。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疫情影响留下的不良影响,全县上下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稳中求进、勇毅前行,锚定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建设“六个兴县”,打造精品杂粮、精深铝镁、红色文旅、生态文明、城乡融合、民生改善“六张牌”,推动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兴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兴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3年

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97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总收入完成7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0318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8599元,同比增长10%。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过去的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起步之年,是兴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回望一年来奋斗历程,兴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顶着压力干,迎着困难上”,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铝镁新材料基地、顺利实施“五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县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外形象显著改观,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坚持以既定目标作为战略指引,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高屋建瓴,掌舵领航,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强调要“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开好局起好步”。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在会上讲话指出,要以宽阔的视野、深入的思考,既立足当前聚焦热点问题,又着眼长远把脉发展大势,指引兴县这艘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2024年

经济工作预期目标

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会议透露,2024年兴县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要求。

与时俱进的思想,凝聚砥砺奋进的伟力。围绕既定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落实,2024年兴县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兴县持续打好“精品杂粮”牌,重点是稳面积、提单产,深加工、延链条,建基地、育品种,三向发力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让“中国杂粮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让杂粮产业真正成为富县富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守牢守好耕地红线。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杂粮基地达到20万亩,推广种植中谷19、中谷25等一批丰产优种。全年谋划杂粮全产业链项目17个,总投资1.03亿元。

——继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亩,建设杂粮种业适应性试验基地1万亩,将兴县打造成为全省种业示范基地。加快杂粮宴研发推广,建设杂粮院士专家工作站、杂粮博物馆、现代杂粮示范园区、晋绥杂粮特色专业镇、晋西北农产品交易市场。

——加大“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宣传力度,持续办好杂粮面食文化节、杂粮产业博览会,让“兴县杂粮、中国好粮”深入人心。

二是持续高质量打好“精深铝镁”牌。铝镁产业是兴县的支柱产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是全省唯一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全部配套的产业基地。

——全力以赴帮助链长企业中铝发展,积极推动煤铝共采,开采煤下铝,就近就地为企业供给原材料。

——协调推进锦兴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东南精工年产20万吨高端铝合金项目,力争3月份建成投产。

——臣功固废一期项目、山西大学—臣功固废综合处置利用成果转化中试项目投产达效;浙江保康年产200万只商用车轮毂智能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山西亿江铝基新材料项目年内建成。

三是持续高质量打好“红色文旅”牌。兴县境内共有红色革命遗址70余处,目前多数未开发利用。今后要切实加大保护投入力度,设立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每年预算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资源“火”起来。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碧村和平医院旧址、杨家坡西北农民银行旧址、高家村晋绥日报社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推出一批以红色题材为主的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拍摄红色文化纪录片、红色文化旅游形象片,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画册,让红色资源可看可听、可读可感。

——始终坚持以红色文旅带动全域旅游,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形成革命文物保护兴县模式。

——重点提升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黑茶山四八纪念地景区和沿黄1号公路风景带服务品质;启动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新业态打造工程,推进四八烈士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内黑茶山四八纪念地景区争创“4A”、六郎寨景区争创“3A”。启动建设嵋山书院。

——加快推进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沿黄六个驿站景点实质性运营,碧村遗址申报省级遗址公园,黄河奇石湾景区规划通过评审。

四是持续高质量打好“生态文明”牌。今年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实施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人工种草6万亩,草原改良2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6万亩。启动4处通道绿化提档工程,实施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完成黄河中游蔚汾河兴县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蔚汾河岚漪河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启动阳湾子水库建设前期工作。

五是持续高质量打好“城乡融合”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兴县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4个精品示范村和39个提档升级村,整村户厕改造1690座。对城区、蔡家崖乡4个村进行供水管网改造,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0处、维修饮水工程50处。实施二期水源工程项目和县城建成区公共卫生间建设项目,新建10座供热站。

——改造第一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裂解气化焚烧处置项目、绿色低碳县城暨蔚汾河及沿岸风貌提升项目,完成胡家沟安置点建设项目、5村片区(原家坪村、东关村、雅儿旺村、乔家沟村、曲家沟村)安置房项目和便民综合市场建设项目。

六是持续高质量打好“民生改善”牌。今年,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普惠性和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兜住、兜牢、兜准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锚定教育强县目标。全面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36条,南通、曲家沟和新建小学三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幼儿园公办率达到70%、普惠率达到80%。强力打造友兰初级中学、兴县城镇中学,全面锻造兴县初级中学,提档升级一二〇师学校,特色发展兴县中学和兴县职业中学,构建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深化与省人民医院的合作,深入开展医疗素质提升年活动,加强肿瘤、病理、重症3个重点学科建设,打造3个区域医疗次中心;推进医疗集团蔡家会分院与吕梁市中医院合作,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特色疗法,举办中医培训班,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2名特色中医人才。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新路径。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县级养老院设施设备,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蔡家崖新城家园社区养老院年内投入使用。试点建设2个社区养老食堂。加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足额保障运行经费。加强县级殡仪馆的管理,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墓建设。

——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推进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建设,打造“就业特色小镇”。实施“一县双品牌”战略,加大“兴县技工”和“晋绥风味”两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晋绥风味”品牌全国连锁店、旗舰店。

——完善交通运输路网。实施17个较大自然村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公路建设,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构建功能明确的“主—干—支”城乡公交网络。

为全面助力高质量打好“六张牌”,兴县还将聚焦“宜居宜业,推进乡村振兴”“投资拉动,加快项目建设”“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壮大民营经济”“安全稳定,防范化解风险”“政治保障,突出党建引领”六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迈入华章初展的2024年,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新的挑战无所畏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决心、踏石留印的劲头、百折不挠的毅力、勇立潮头的担当,汇聚起万众一心谋发展、群策群力干事业的强大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兴县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铿锵有力的话语仍在人们脑海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