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序20多道,全是传统手法,即便是熟练工人,一人一天紧紧张张最多也只能做100斤面粉的产品。”春节的气氛在吕梁的城市田野间逐渐弥漫,变得越来越浓。在中阳县背阴坂的空心手工挂面生产车间,胡燕奋力将刚做好的空心挂面挂上大架,扭头跟记者说。
腊月的背阴坂村,天寒地冻,冷气逼人,胡燕平所在的背阴坂空心手工挂面有限公司却暖意浓浓,热火朝天,公司正在为春节备货。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胡燕平和工人师傅们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和面、醒面,开始一天的劳作,生产线上的师傅们手艺娴熟,拉面筋就像结毛衣,颇有艺术感。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背阴坂空心手工挂面始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序复杂,每道工序皆是纯手工制作,且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负责一次全程的制作,无法替代。独特而精良的制作工艺,使得其于2017年成功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始后,传承了上百年的制作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中阳县背阴坂空心手工挂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70多岁的任海元,从小学习空心面制作技艺。近年来,他成立专门的公司,传承发展空心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让群众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浓郁的乡愁,同时带动村民们实现就业增收。
“眼下,春节临近,正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时节,包含着文化的产品很受欢迎,四位手艺精良的师傅,每天四点就开始和面、醒面,一天要生产三百多斤挂面。我们将在坚守传统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招收学徒、升级包装、打造品牌等方式提高产能销量,带动村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村企共赢。”任海元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