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岚县学期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上,93500元重奖2023年参加全国、省、市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学研究获奖的91名教师,为438名教学教研业务工作获奖教师和435名获奖学生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激励广大教师专注主责主业,钻研教学业务,提升教学技能,让教育真正回归课堂、回归教学、回归学生的成长。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师评价体系,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育人工作能力、优化教师能力评价、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打造教师荣誉体系,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到教学工作上,在全县教育战线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的新风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夯实岚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实施“大教研”计划
激发全员参与教研内生动力
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
2022年岚县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新任县委书记张新春明确提出“高中教育抓提升、职业教育抓特色、初中教育抓均衡、小学教育抓养成、学前教育抓布局”的“五抓”并举、一体推进,久久为功工作举措,实现“一年有变化、三年出雏形、五年见成效”教育发展规划,坚定不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岚县围绕“五抓并举”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激励机制,累计投入2.7亿元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全力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在全县营造“崇文重教”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县域教育高质量振兴崛起、弯道超车提供了坚实保障。
岚县教育科技局局长牛俊生说,我们发挥教研教改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指导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县委“五抓并举,久久为功"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全县教育教学以大投入、大改革、大教研、大提升为引领,开展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中小学规范化管理,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大教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发掘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岚县教育科技局实施全覆盖全优质的教研计划,建立了县教育科技局、教学研究室、学校、教师四级联动的教学教研网络,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依托新学道教研专家,深入实施教研教改,解决了教研难以覆盖全体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难题,构建了全覆盖、全优质、伴随实践问题解决的教研机制,形成了教学研究室、学校、教师三方协同的“大教研”格局。落实新课标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效益最大化,开展主题化、系列化、常态化、内生式教研活动。建立联动式教研运行机制,让每一次教研高质量落地。为充分发挥四级教研网络的实效性,教育教学研究室在全县建立了教研成果辐射推广、转化落地的运行机制。新学道专家、教研员带领兼职教研员组成学科中心组,聚焦区域学科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先行研究,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其次,对学校进行培训指导,校校有教研、周周有活动、人人全参与的教研机制,将研究成果辐射到全县每所学校。然后,由学校组织教师在实践中学、在研究中学,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让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最大化发展。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工作坊等,建立了常态化的线上伴随式教研支持体系,全年全程跟踪蹲点指导学校教学教研,通过长期陪伴与引导、追踪回访、月度复盘等方式,促进教师课程育人理念转化为自觉的专业行动。目前,全员参与教研机制基本形成,教师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学校校本教研做到靠校长、靠老师、靠学生,靠课堂、靠管理、靠坚持、靠信息技术“七靠”抓落实,形成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学校深入开展教研、片区广泛交流教研、全县争相推进教研的新局面。
实施课堂质量提升计划
激发提高教学质量的内生力
近两年,岚县教育科技局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小学抓课改、抓养成,初中抓质量、抓提升。2022年,岚县引进北京新学道综合服务项目,聚焦岚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理念引领、课堂转型、队伍建设、家校共育、整体推进方面全方位发力,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课程理念,重新建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岚县教育的整体发展。
岚县教育科技局制定出台了《岚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规范》,建立了层级教学管理机制,明确教师职责和责任,规范教学管理。在各学校实行巡课制度,教育局领导巡、教研室专家巡、学校专人巡,常态化进行,日日通报、周周汇总,记入日常考核。
抓实常规教学,学科教研组长与新道专家蹲点教研,重点解决备课、上课问题,由专家指导,学校专人督促落实到教师、落实到课堂。按照"双减"工作要求,建立作业批改规范和作业设计基本要求,规范作业设计、布置、批改。
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全面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常态巡查、听课评课、评估网阅等教学全流程实现信息化,依托大数据精准科学考核评价。该县信息化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38个区域精品案例,受到国家和省电教中心重视。
通过规范的教学流程管理,扎实的教研活动,各学校都打磨出了一堂堂精品课。岚县北村明德小学、滨河小学等学校,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通过讲、评、改等一系列手段精雕细琢,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堂堂被精心打磨出的精品课,学生乐学、易学。
创新教师评价导向
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动力
近年来,岚县教育科技局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教师培养路径。以创新能力、教学质量、教研成果、教学竞赛为导向,构建教师成长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制定全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全县教师分层次专业提升,做好培优和强基两大工程。各学校制定教师分批分类提升计划,对学科骨干优秀层、业务主干发展层、教学工作基础层三个层面教师分批分期开展教师轮训。
将教案、作业、代课、听评课、试卷分析等过程性项目纳入各类竞赛评比中进行管理与考核。通过举办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检验教研成果,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并创设风清气正的教学环境,保证各类竞赛评比做到公平公正,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动力。
2023年,全县共组织举办了大教研成果展示、义务教育精品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学生学科素养知识竞赛四大类12项比赛,438名教师获得各类奖励。2022年以来,共优选推荐47人参加国家、省、市级精品课比赛,其中获得部级精品课1人,省级精品课13人,培养和选拔出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激发了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为岚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夯实了基础。
深入挖掘教学研究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学等方面内生动力。积极组织各类比赛、竞赛、教研活动,许多教师实现了从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名师、专家教师的蜕变。组建学科骨干教师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并开展系列引领提升活动,以优秀带动学科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各类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青蓝帮扶结对机制、引领机制,各类带头人人人有徒弟,省里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两节县级示范课,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一节县级示范课,县级学科带头人每学期校级以上两节示范课,获得表彰奖项的教师至少每学期一节县级示范课。
滨河小学数学教师兰丽芳2011年扎根基层、坚守教学第一线,潜心教研,让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努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2022年获得教育部部级精品课。
实施“奖励计划”
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内生动力
2022年,岚县教育科技局制定出台了《教学教研竞赛奖励办法》,设置了新课堂教学大赛、中小学教学设计大赛、中小学课件制作大赛、中小学师生书写大赛等多项大教研成果展示暨师生技能大赛。近日召开的全县教学工作会上分别对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参加校级初赛、县级片区复赛、县级总决赛获奖教师,分别给予从300元到3000元的奖励,颁发县级荣誉证书。对参加义务教育精品课获奖教师,省级精品课奖励1000元,部级精品课奖励2000元。对参加市级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师奖励500元,获得一等奖教师奖励1000元,获得特等奖教师奖励2000元。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开展学科素养知识竞赛,以舞台比拼展演的形式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对知识竞赛、舞台比拼展演,综合评定优秀组织单位,颁发奖杯。
北村明德小学数学教师温晓花近两年获得县、市、省级5项奖励,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她说,“这些奖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如既往扎根基层学校,做教育科研的领头雁,教育教学的实干家。”
岚县教科局局长牛俊生说,我们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继续加大对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表彰奖励,每年召开一次教学教研业务工作表彰大会,继续扩大奖励覆盖面,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营造更优质、更宽松的环境,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让老师们有动力、有能力、有活力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