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宁可十防九空 不可失防万一

我市持续加强冻融期地质灾害防治

本报讯 (记者 付永文) 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防范应对冻融期地质灾害已到了关键时刻。2月27日,临县一村民放羊过程中发现山顶裂缝,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临县第一时间撤离周边群众11户、34人,有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当地政府给予第一“吹哨人”5000元奖励。

冰雪冻融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突发性。据气象信息,我市去年11月至今年3月2日降水量达49.9毫米,比历年同期增长79%,降水量最大的交口县较历年同期增长155%。近期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渗透,坡体含水量增大,地质灾害风险显著提升。

为有效应对冻融期地质灾害,市领导组办公室专题安排部署,从2月底开始在全市开展为期50天的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排查时间、方式、内容、处置措施及部门职责。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派出8个检查组分片进点,重点针对群测群防人员是否在岗、日常巡查是否到位等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县(市、区)政府立即整改。

隐患排查是应对灾害的重中之重。冻融期以来,我市将高陡边坡、矿山企业范围及周边、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交通干线、施工工地等作为重点开展排查,全市2100余名群测群防人员全部到位,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2400余处,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各级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建立排查台账,及时排查隐患点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对隐患区域逐一落实责任人和检测人员,对各类隐患点严密监控、重点防治。去年以来,已安装专业监测预警设备7处,安装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380多处,约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发现隐患怎么办?我市坚持专业技术力量与群测群防相结合,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敲铜锣、吹哨子等传统手段,落实直达基层负责人的“叫应”机制。一旦发现险情前兆,要求及时整合力量,果断撤离危险区域人员。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目前,我市正在持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监测预警,强化综合治理,开展避险演练,争取到省级资金2亿余元开展搬迁避让及地质灾害治理,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