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响鼓重锤,敲出发展“最强音”

□ 本报记者 王 洋

通 讯 员 赵良琼

发展的画卷,总在接续奋斗中壮丽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继往开来中镌刻永恒。

这是全力以赴拼经济的“石楼答卷”——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增速分别排名全市第三、第一……

这是久久为功兴产业的“石楼步伐”——

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铺开总投资214.9亿元的重点项目31个。聚焦“三大园区”布局项目,与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合作推进“51151”天然气开发计划,谋划推动总投资7.65亿元的10个种养殖项目。2023年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达到87.5%,为47个重点项目提供点对点、全过程精准服务。

这是用心用情办实事的“石楼底色”——

三件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职业中学改扩建项目蹄疾步稳,总投资6320万元的移民安置点配套小学、城西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是孜孜以求谋发展的“石楼形象”——

几代人翘首以盼的“汾石高速”竣工通车,“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外环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二期工程加速推进,交通瓶颈正在打破;高标准打造6个省、市级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引向深入,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变为现实。成功举办“中国·石楼第四届槐花节”……石楼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实际,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石楼提供了发展思路,石楼在深邃思考和深刻实践中,聚焦经济提速、农业提质、生态提效、基础提升、安全提级、民生提标,探索破题之道。

强项目 奋力开创新局面

当下的重大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实力。

众所周知,新材料园区是石楼县财政翻身、工业破零的主引擎、主抓手。为此,石楼县紧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站在区域一体发展的高度,与柳林县合作推进新材料园区建设,推动汇丰集团LNG项目和天然气提氦制氢项目开工,打造县际合作样板园区。

全力推动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进度,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新项目改天换地的局面。走遍石楼角落,一批又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处处涌动着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发展的强大气场。

2024年,石楼聚力打好园区落地“主动仗”、项目谋划“整体仗”、优化营商环境“持久仗”,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全力推动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进度,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新项目改天换地的局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谋“量”,项目谋划就是最好的“注脚”。2024年,石楼县科学谋划重点项目44个,在此基础上,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等方面谋划一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兴农业 沃野田畴展新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早春时节,行走在乡间沃野,温室大棚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农民生活有滋有味……举目四望,石楼县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美”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富”的愿望不断实现,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屈产河两岸尽情铺展。

2024年,石楼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挖农民增收“增长点”、找准巩固衔接“切入点”、把握乡村建设“关键点”,守牢粮食安全和防止返贫两条底线,抓实产业提效和就业提质两个重点,盯紧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两个目标,扭住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两个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两个突破,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治生态 逐“绿”前行铺底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更是幸福。

2024年,石楼县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增绿护绿“大文章”,大力实施国土绿化示范工程1.5万亩、林下经济10万亩,积极争取储备林项目,力争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8万亩。

——从严从实抓“护绿”。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全县“三级林长”及859名生态护林员责任,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绿底色”。

——打好防污治污“攻坚战”,治标与治本并重,建设与管理并行,执法与保障并举,逐步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努力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绘就文旅融合“新蓝图”,积极申报创建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3A级景区,高标准打造红军东征文化园,持续建设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打造留村红色文化村,串联黄河沿线18个景点,全面融入“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

——依托“槐花节”等文化活动,融合多元化要素,推广“乡村游”“康养游”“研学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叫响“青铜之乡、东征胜地”文旅名片。

惠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

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笃行砺初心。只有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愿所望,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支持。

2024年,石楼县抓就业、促增收,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鼓励返乡创业,发挥零工市场作用,重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持续扩大帮扶车间覆盖面,孵化投运“爱豆”数字就业基地,有力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抓教育、利长远,突出“学校、校长、教师”三个主体建设,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投资6300万元建设城西小学和城西幼儿园,投资2370万元推进南城中学餐厅及学术报告厅、明德小学多功能报告厅及操场改造项目,以高质量教育为高质量发展聚人气、强活力。

——抓保障、兜底线,持续做好社保精准扩面工作,建立全民参保数据库,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建成1处城市健康客厅,持续深化县会合作,落实县医院、中医院免收门诊诊查费和“一号管三天”政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石楼县将持续聚焦基础提升,以更高标准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聚焦安全提级,以更严要求持续化解风险隐患,织密高质量发展“保障网”。

日头初升,晨曦的柔光唤醒睡梦中的年轻人,他们将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度过忙碌而充实的一天;路上的孩子嬉笑玩闹着向学校走去;早起的老人在健身广场锻炼完毕,拿起手机拍几张照片,镜头下的石楼,天高云淡、街道整洁、民居敞亮……

奋楫扬帆启新程,新的发展浪潮已起势,正是中流击水、闯关夺隘之时。着眼今日之石楼,正在聚力建设“五新”石楼的征途上踏浪前行,石楼已加足“油门”,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让屈产大地处处展现靓丽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