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发展农业的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当下,气温回升,正是一年中春耕备耕的好时节,新质生产力的春风已吹到了田间地头。数字技术和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走到了哪一步?效益好不好?在中阳县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记者看到了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带来的可喜成果,实现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阳县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很早就引进无土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实验让这里39个大棚的蔬菜的产量实现了翻番。近日,记者在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见到了该中心负责人刘辉辉,他说:“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不新奇了,我们引进了新的技术,带你看看我们新引进的智能荷兰版温室棚!”
“过去种地是按季节收获,我们现在完全实现了365天,天天种植,天天有收获。”正如刘辉辉所言,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对于农户来说,增产量靠化肥、治病虫靠农药。甚至有这样的说法“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个月”。但是,如今在阳坡塔的荷兰型智能温室内,种菜不需要土,不需要化肥和农药。刘辉辉说,所谓的荷兰智能温室,就是在简易温室大棚的控制管理上应用高新技术,将其打造成高度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种植的一体式温室。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温室大棚智慧系统,在浙江、山东寿光等地应用。
2023年下半年,中阳县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率先引进此项技术,搭建起了目前山西范围内第一个封闭的全气候智能温室,通过精准调控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等条件,实现农作物的全季节、工厂化生产。
记者跟随刘辉辉走进温室内,经过门口分离式的消毒和洗手等程序,穿着鞋套进入智能温室内种植车间参观。在种植大棚,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科技感十足,其次就是整个温室棚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只见四面玻璃的智能温室内,一排排数控化可升降栽培床整齐排列,悬空在离地约1米高的位置,满床的蔬菜长势茂盛。
项目负责人丰海波介绍:“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光照、温度、水、气体和肥料都缺一不可,阳坡塔的荷兰型智能温室的特点就是能让这五要素都可控,让作物在特别稳定的情况下生长。”
嫩绿茂密的生菜,升降式的草莓、黄瓜等蔬菜水果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床上。从田间地头走进厂房车间,离开土壤的蔬菜到底怎样生长?丰海波介绍道:“蔬菜水果从定植到成熟采摘,全部栽种在有机椰棉基质里,不接触土壤,也不用任何的肥料、杀虫剂,一直在营养液中生长,除了采摘时需要人工介入,其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走进番茄种植区,一排排高六七米的番茄藤蔓组成了巨大的绿色屏风,一串串红、绿番茄饱满诱人。每棵植株根部都连接着黑色的细管子,据介绍,黑色的管子就是用来向作物精准输送所需的水分和养料。记者发现,在每两排番茄作物之间都预留了滑行轨道,此时两名工作人员正站在升降机上,对番茄植被进行打顶。
“我们引进的番茄品种叫福斯特樱桃番茄,主要的特性就是能无限生长,所以这部分还是需要人工介入。”丰海波边走边说,“这个品种平均单果重10克以上,每平方米产量达到40公斤,至少是传统温室的3-4倍。”除了看产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更看重的是绿色安全。
从智能一体式温室棚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能放心食用吗?
面对记者的疑惑,一旁陪同的项目经理李伟二话不说,顺手摘了一颗番茄放进嘴里吃起来,“你瞧,我们这里的水果蔬菜都免洗,可以直接吃。”李伟用坚定的语气说,“之所以能免洗,最大秘诀是因为我们浇灌用的水都是经过处理的RO水,比咱们喝的纯净水还要纯,作物生长环境都是全封闭无菌管理,不用任何农药,生产的蔬菜水果都是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据了解,该温室大棚还配备了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让大棚内的蔬菜水果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护理。整个温室棚,依靠无土栽培技术、高秧吊蔓栽培技术、水肥自动控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了全面自动化生产。
“目前为止,这样体量的智能温室棚可以算是山西省最先引进的,从定植到采收,全部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项目经理李伟介绍说,“比如我们的水培蔬菜,45天就能收获一茬。按照一千平方米的面积计算,大概能实现3到4吨的产量。”他补充道,“我们的目标必须达到365天,天天种植,天天收获。”
“智慧农业前景可观,但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刘辉辉说,“阳坡塔智能一体式温室棚从去年腊月才开始正式定植,目前还处于一个实验阶段,但希望未来能为我市农业种植发展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