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商品化作业要不得

——也谈手工类家庭作业②

□ 冯海砚

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手工类家庭作业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孩子独立完不成的,或确实没有能力完成的,家长们不得不亲自上阵。而一些家长没时间、没精力,有的压根没耐心去帮忙的,会选择去商店“买作业”,或者网上“淘作业”。

在市区一些学习用品商店,一些成品或者半成品的手工作业比比皆是。如,关于手抄报的,你只需让孩子拿彩笔按照商品上的说明步骤涂涂画画就万事大吉。风筝作业也一样,怎么做风筝,材料、制作流程一应俱全,去商店淘一件万事俱备。在诸如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手工作业“半成品”“代做”的产品销量也很火爆。

“双减”之后,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确实在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孩子,真正让孩子动起来。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手和脑相互促进的,做手工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必要活动。因此,无论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手工实践作业的本意都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升技能,并增强与家长的互动。

手工作业本是很好的教育媒介。然而,商家利用这一需求,将原本应由学生或者家长亲自完成的手工制作变成批量生产的商品,并从中获取利益,这使原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沦为一种形式,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教育还需回归其本质和初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这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出于什么意义的作业都应该更多地去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