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访离石区东关小学教师闫玲娟

□ 本报记者 王涛

《金色少年》反映的是少年和国歌的故事,首映式上自然少不了学生和老师的参与。离石区东关小学的学生对少年执着的国歌情结深深感动,教师闫玲娟同样对影片中感人的故事情境、熟悉的生活环境留下深刻印象。

闫玲娟老师说:“今天观看了在我们吕梁投资拍摄《金色少年》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影片给我们呈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情感羁绊,尤其有很多画面是我们80后那会儿生活方式的真实再现。这让我重温到了那朴素而浓烈的人情味,与电影情景产生了共鸣。电影最后那高亢激昂的唢呐演奏的《国歌》,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影片真实生动的画面,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今后会多推荐学生观看主旋律影片,传承先辈精神。”

闫玲娟说,在电影的结尾部分,九爷爷在受到小潞的影响后,展现出了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决定放下过去的纠葛,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他将原本倾注于送别儿子参军的深厚情感,转而寄托在了小潞身上。通过演奏自己擅长的唢呐,九爷爷不仅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弦,更传达了一个普通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坚定维护。这样的情感表达,不仅彰显了电影的艺术价值,也凸显了其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山露水,但却深深地植根于每个普通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国歌的编曲和作词诞生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全国反侵略的号角,激励了无数人为民族利益英勇献身。电影中高亢激昂的唢呐演奏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部电影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黄土高原上普通人的爱国情怀,为这种朴素而深沉的情感赋予了最好的诠释。这必将进一步加深小学生们对升旗仪式庄严性的认识,促进他们爱国情怀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