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今年,方山县人民法院在北武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设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点”,理直气壮为全县38棵百年以上古树“养老”。
方山县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森林绿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境内的百年以上树种主要有侧柏、油松、国槐、银杏等,目前百年以上古树共有38棵,其中3棵为一级古树,树龄在五百年以上;2棵为二级古树,树龄为三百年以上,其余为三级古树。部分树龄已达千年,生长状况良好,依然生机勃勃。
古树是宝,“养老”是难题,难在如何形成行政与司法“双层保护”,依法严惩非法采伐、毁坏、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打击危害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方山县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与联动,统筹适用刑事、行政、民事法律责任,用最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为古树名木提供司法保护。
该院联合林业、检察等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对辖区内38棵古树进行统一编号,并采集具体位置、生长环境、长势情况、生物学特质、病害虫情况等基本信息和图片、影像资料进行统一登记入册,建立司法保护台账,形成辖区内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户籍档案;协同检察、公安、林业等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制定了《关于建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协作机制。同时,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能动司法职能,设立“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点”,制定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制度,对故意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鼓励公众对方山县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监督和报告,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构建“政府主导、司法保护、多方联动、社会参与、公众支持、人人有责”的古树名木保护新模式,发现破坏行为及时制止并及时上报。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方山县人民法院在学校和社区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教育基地,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送法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规定动作中来,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于1月20日认养一棵三级古树,为古树分配了责任法官,保证每月至少巡护一次。
“它们等不及,我怕来不及”,每一棵古树都是历史的“活化石”,该院将不断延伸司法职能,做实能动司法,在打击危害古树名木犯罪的同时,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力度,使全县古树名木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