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4年3月28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勇飞

2023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根本目标,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护航吕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新征程中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6987件,结案46311件,分别同比上升7.39%、9.47%,结案率98.56%,稳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阵。

一、牢牢把握安全稳定“国之大者”,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法治吕梁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收一审涉黑恶案件5件38人,审结3件9人,已移送执行的19件涉黑案件、76件涉恶案件全部结案,涉黑财产处置率提升到95.19%,新执行到位4.05亿元。依法判处因感情纠纷泄愤杀人致7人死亡、11人受伤的被告人郭某某死刑,以司法裁判捍卫国法天理人情。依法从严打击毒品犯罪,对2件毒品案件集中公开宣判,发布3个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推进禁毒宣传教育常态化。严惩腐败犯罪,依法审结受贿案等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56件。

坚决守好民生安全底线。审结各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893件。审结一违法盗采煤炭透水事故等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案件。审结涉及457名集资参与人的高保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审结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案件17件、侵犯知识产权罪案件30件,筑牢消费安全防线。开展“百人进百校 百庭育万苗”法治宣传活动,两级法院选派100名资深法官和青年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院领导带头“送法进校园”32次,2000余名学生接受法治教育。

依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961件,审结947件,结案率98.54%。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健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持续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通报机制,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案件的出庭应诉率提升至96.53%。市委孙大军书记对市中院报送的《关于2023年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情况报告》批示肯定。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巡回审判,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旁听庭审95人次,助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治理。开展“小切口大主题 一地方一特色”专项行动,倾力打造“1+13+N”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品牌。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诉前调解案件18875件,调解成功13386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在2023年度平安建设考核中,吕梁法院多元解纷单项排名全省第四,吕梁万人起诉率全省第三低。以鲜活生动的法治宣传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市中院作为全省唯一中基层法院荣获首届山西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天平号获评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账号”。

二、牢牢把握服务大局首要任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主办了全国首例以破产投资为主题的专题会议——“重整投资黄河流域峰会暨离石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正式启用全省首家智慧破产审判管理系统。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破产法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全省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开展联企服务,创新运用“示范诉讼+专业调解+定制服务”方法,促成某农商银行30余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以非诉讼方式化解,并推动该行堵塞管理漏洞。在全省法院率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白皮书。在2023年度全省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考评中,吕梁法院综合排名第三。

推动创新绿色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相关案件572件。与忻州中院建立跨区域知产保护机制。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中心调研汾酒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护航打造酒都吕梁。1人获评“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成功调解吕梁首例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与忻州中院达成环资审判双城保护协作机制。圆满承办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沿黄九省区法院黄河流域司法保护工作推进会。新设3个环资法庭,建成北武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打造集环资审判、法治宣传、环保教育、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平台。

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继续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春耕生产,开展党建共联、基层宣讲、隐患排查、募捐助学。创新工作提醒函制度,强化检查督促,帮助驻村工作队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产业调研,助力临县青凉寺乡上会村打造集规模化养殖、休闲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以消费帮扶助销农产品,切实帮助广大农户实现增收。

三、牢牢把握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全域提升诉讼服务。重点加大电子送达、网上退费工作力度。互联网开庭163次,看守所(监狱)远程视频庭审232次,提升庭审智能化水平。制定提升立案诉服工作水平15条措施,两级法院全部建立首问负责、延时服务、AB岗工作制度。研发“吕梁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计算器”微信小程序,为当事人处理交通事故提供免费“理赔顾问”,自上线以来使用达1.6万余人次。分类型、分阶段精细化管理,上诉案件平均移送时间缩短6天。优化内部流程,主动退还胜诉当事人诉讼费2184万余元。汾阳法院制作常用诉讼文书模板,做好“送上门”的诉讼服务。

全力兑现胜诉权益。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3916件,结案13873件,结案率99.69%,发放执行案款28.71亿元。完善联动执行、优化惩戒、质效考核等机制,开展执行信访百日攻坚、“春雷行动”、执行工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涉党政机关、涉农民工、涉金融机构等五类重点案件执行账目清零。10家法院配备无人机执法设备,依托科技力量提高执行效率。深化“法院+公安”联动机制,利用“网拍贷”创新司法拍卖的贷款支付方式,与市规资局搭建“点对点”司法查控系统,联合忻州中院与五省十地中院签订黄河“几字湾”城市群法院执行联动协作框架协议,跑出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加速度。重点考核的27项质效指标中有24项高于省平均值,9项居全省前三,实际执行到位率和结案平均用时全省第四,实际执结率和执行完毕率全省第五,无一指标垫底。

全心保障民生福祉。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对人民群众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利的全面保护,切实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发布5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引导构建依法合规的企业用工秩序,妥善化解劳动纠纷。贯彻“当赔则赔、应救尽救”理念,审结国家赔偿案件7件,决定赔偿194.48万元,司法救助142人次271.03万元。中联办交办的14件信访积案全部办结。建立院长信箱分流督办机制,通过做实“有信必复”推进信访事项实质性化解。离石法院通过“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复核。临县法院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四、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永恒主题,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

优化审判质效管理。落实院庭长阅核制,制定发改案件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审判类重点约束性指标计分考核办法,对基层法院被发改案件开展专项评查。积极推广小额诉讼程序,推动小额案件快速调处。制定群体性纠纷示范诉讼指引,规范全市法院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裁判尺度。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004件,让“无袍法官”贡献民间智慧。全市法院发改案件数同比减少40.32%,发改率下降3.51个百分点,“案-件比”指标位列全省法院第二,在奋进中探寻“一次性解决纠纷”的最优解。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构建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以庭审为中心、庭审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与市检察院建立工作会商机制,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再审检察建议审查程序。与市司法局合力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等工作。加大“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用力度,综合利用率全省排名打了“翻身仗”。落实实质化审理要求,严格规范高效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89件。市中院速裁团队新收案件1315件,占全院民事案件的40.6%,平均结案时间41.2天,“快慢分道”的效果持续显现。岚县法院针对买卖、借贷等九类合同纠纷案件制作要素式文书,着力推进“速裁+小额诉讼”一体化运行模式。

强化接受监督自觉。邀请代表、委员列席会议、旁听庭审、见证执行,配合视察、举行座谈,走访全国、省、市代表200余人次,市中院答复代表提出的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落实向胜诉方退还预交诉讼费等建议6件,督办、答复代表关注案件4件。依法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106件;市中院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0次,讨论58案;对4件再审检察建议经依法审查未予采纳,但认真回复;继续清理“判实未执”,收监执行33人;配合落实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督查检查。建立驻院纪检监察组、督察部门与执行机构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强化执行监督。深化司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牢牢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素质要求,锤炼过硬法院队伍

树牢正确政治方向。聚焦“四强”党支部建设,率先在全省法院召开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规范年”建设工程,市中院被推荐申报省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点。智慧党建中心首批入选“吕组甄选”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教学点。市中院作为唯一市直机关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圆满承办全省法院党建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并作经验交流。《“积分制”答出党支部管理“高分卷”》党建案例获评“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1人获评“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持续夯实素能基础。推动配备市中院领导班子成员3名、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11名。举办“吕法青年大学堂”10期,不懈强化青年干警理论武装。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9期,创办“执行大讲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法院案例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营造学习、研究和应用案例的良好氛围。4个课题在全省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点课题成果评选中获奖,2023年课题中标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1人在全省法院书记员技能大比武中斩获第一名,1人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纵深推进从严治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累计填报4282人次;纠治被通报的庭审诉讼服务不规范等司法作风突出问题33个,同比下降83.23%;全年两级法院受党政纪处分21人,同比下降34.38%,市中院全年无因违纪违法受处分情况,司法作风显著好转。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共有12个集体、17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是全省唯一同时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的法院;在平安建设考核、法治化营商环境考核中再创佳绩,党建、破产审判等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环资审判品牌效应持续释放,行政机关败诉情况通报机制被纳入市委主题教育成果。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和市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忠诚履职、担当作为,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更好支撑和服务吕梁现代化,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在筑牢政治忠诚上谋实策。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建章立制,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主动向党委、党委政法委请示报告工作,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做深融合文章,打造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住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忠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畅通接受监督渠道,促进严格、公正、廉洁司法。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在强化能动司法上做实功。树牢能动司法理念,聚焦市委20件大事要事,深化涉黑恶、严重暴力、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犯罪案件专项审判,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用好活封活扣等善意执行手段,帮助更多企业减负纾困。树牢“两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协同联动治理,落实环境修复责任制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深化诉、访、执三源共治,从源头上减少上诉、申诉、再审、执行、信访等衍生案件,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在维护民生权益上干实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住房、就业、消费、教育、养老等涉民生案件审判质效,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小事”。发力切实解决执行难,加大拒执惩戒、财产处置变现力度,规范网拍秩序、案款管理、终本程序,提升执行到位率、首执执结率和执行完毕率,变数字好看为群众点赞。优化创新“一站式”诉讼服务,健全诉讼服务大厅、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渠道,依法广泛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规范诉讼退费程序,让群众司法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在做精主责主业上出实招。落实案件阅核工作机制,贯通绩效考核,压实院庭长的审核把关责任。细化发改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加强数据会商研判,着力解决发改率高、服判息诉率低、程序空转等问题,全面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健全调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坚决防治“隐形变异”的立案难问题,加快上诉案卷移送,强化全过程调解,在审判中融入执行思维,推动立案、审判、执行有机衔接、高效运转。建好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推动法律统一适用,实现更高水平公平正义。

五是坚持从严治院,在锻造过硬队伍上见实效。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全力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研究型法官。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全面全员全时考核,统筹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激发队伍活力和干事动力。更加突出强基导向,强化条线指导,切实帮扶基层法院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多措并举深化纠风防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加大内部督察巡查力度,遏制纪律作风问题增量,清除存量,让干警在清朗的政治生态中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