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下右手边的智能显示屏,播种机按照设定的参数自动行驶起来,从起垄、播种到施肥、覆土覆膜,它仅用5分钟,就种好了一亩地。”一大早7点多,文水县北张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始热闹起来,农机手盛迪吃过早饭,熟练地驾驶着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在马铃薯基地里开始耕种作业。
仲春时节,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田野里开始慢慢松软了起来,生机勃勃的田野孕育出新的希望。在文水县北张村的春耕一线,节本增效的新技术、高科技农机设备成了乡亲们种粮的“好帮手”。新技术新农艺扎根沃野,让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强。
北张村春耕运用新技术、高科技农机设备播种是文水县的一个缩影。
“以前,像这样的一大片土地全部耕作完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天。”眼下正是夏土豆的种植时节,在北张村马铃薯产业园区,文水县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壮在数十米外一扬手,几台搭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具就加足马力开始耕作,拖拉机机组利用北斗终端系统按照设置好的参数自动行驶来回穿梭在田野里,一次性完成起垄成型、打孔播种、施肥施药、铺盖薄膜、覆土压膜等精准作业。
“有了高科技加持,效率一下提起来了,农时踩得稳稳当当,不光省力,而且播种质量高。”农机手盛迪说,“没装导航之前不好走,像那么大的地块几百米,靠人工来看的话肯定会有误差,装了北斗导航以后我们作业更精准,基本上没有误差,作业效率更高。”
行驶百米,误差仅在5毫米,搭载着北斗系统的新农机,不仅让大地块作业更笔直、误差小,也有利于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疏风与透光,助力增产增效。“自去年开始用北斗农用终端系统播种,马铃薯亩产从7500斤,提高到了8000斤,产量增加超过一成。”赵永壮很高兴。
“今年我们合作社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在3700亩左右,基本上用北斗系统大型拖拉机作业的覆盖面积在90%左右,用这种大型拖拉机耕作,10天左右就能全部播种完,而且利于后期机械化操作。今年,按照市斤7毛钱左右,基本上亩产毛利润在5600元左右,纯利润在1500元左右。”赵永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别看赵永壮年纪不大,但却是个种粮的“老把式”。“村里田多,过去一到农忙,村民们借农机械、找人手,甚至还得排队。”赵永壮介绍,这几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先后引进了十多台搭载北斗系统的智慧农具,让更多的村民们沾上了高科技的光,省事儿多了。
今年,合作社还准备搭建马铃薯质量管控数字化平台,为马铃薯增产保收筑牢“数字屏障”。“主要是以智能气象站、土壤仪、ECG(监测仪),包括湿度、测叶柄等设备来分析马铃薯蓄肥的高峰值,提出施肥的指导意见,以达到马铃薯更高产、更优质的方案。”经过考察调研,赵永壮对这个管控数字化平台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瞄准高产优质,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安装了北斗系统的农机设备,不仅耕种作业效率高,而且耕作质量也更有保障,受到越来越多农机大户的青睐。“全程机械化”是马铃薯高效种植的保障。目前,文水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90%。在这些智慧农机的辅助下,马铃薯春播作业快速高效,预计今年全县春季马铃薯播种面积1.8万亩,在采访当日获悉的数据,已完成80%左右的播种量。